日本小说家、文艺评论家。生于北海道松前郡一教
师家庭。小樽高等商业学校毕业后,于1928年进东京商
科大学深造。翌年创办《文艺评论》杂志,致力于爱尔
兰作家乔伊斯的介绍,并根据乔伊斯的文艺理论,提出
所谓“新心理主义文学”,长篇小说《得能五郎的生活
和意见》(1940)就是按照这种理论写成。小说没有完整
的情节和结构,通篇都是主人公新闻记者得能五郎纵谈
天下大事。此后,伊藤除在北海道大学、东京工业大学
任教外,还研究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英国作家劳
伦斯的作品,并因译劳伦斯的《恰特里夫人的情人》,被
指控为“散布色情文学”而起诉,文艺界知名人士纷起
支援,开展有组织的抗议运动。195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
《鸣海仙吉》,被认为是《得能五郎的生活和意见》的
战后版,反映了他对生活和艺术的现代派观点。小说写
一天之内的事,使用从诗歌到戏剧等现代文学的一切形
式,描写知识分子在战后混乱、动荡不安之中的生活和
心理状态,一般认为是受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启迪。
长篇小说《火鸟》(1949~1953)以意识流的某些表现
手法,采用正叙和回忆结合的方式,以略带忧郁的抒情
风格,通过蔷薇座剧团青年男女演员的生活道路和失败
命运,反映了日本战后初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他在
《群象》文学月刊连载长达17年之久的《日本文坛史》,
获1963年菊池宽文学奖。1965年曾任日本近代文学馆理
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