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学 >> 杂文杂说 >> 正文

生活的味道

作者:林治波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更新:2006-2-15 9:49:0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柚子是中国南方的一种水果,有一点甜,又有一点酸,还有一点苦。因为不是纯甜的味道,孩子们不喜欢吃,许多成人却很喜欢这种水果。几种味道合起来,感觉着实不错。由此想到了生活的味道--人的生活不也是几种味道混合起来的吗?

不过,人跟人不一样,人生的苦甜有三种情况:有的人是先甜后苦,早年挺顺溜,晚年很凄凉;有的人是先苦后甜,前半生命运多舛,后半生功成名就;也有的人是甜酒苦酒掺着吃,悲欢相织、祸福交加,多数人是这种情况。

人生在世,谁都不喜欢苦涩,谁都躲避苦涩,但到头来谁也躲不开苦涩。既然是生活的必然,想必有其功用。那么苦涩的功用是什么呢?

尽管苦涩不为人喜,但如果我们客观地看,苦涩的确有其功用。一是帮助人们积累生活的经验,增长人生的智慧。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没有经历过生活苦涩的人会是有经验和有智慧的人。一般来说,人正是在一次次挫折、一个个苦头中成熟起来的,这就叫作"吃一堑,长一智"。美国的一些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为那些有过失败经历的人加分,正是因为这些公司明白失败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有助于以后的成功。二是苦涩能够帮助人们学会鉴别、知道珍惜。就像历经崎岖坎坷的山路,方知走在平坦的大道上是多么舒坦一样,吃了苦方知甜的滋味和甜的可贵。苦和甜固然是对立的,同时又是依存的。没有吃过苦的人,绝不会知道什么是甜,更不会知道甜的来之不易。吃过苦的人,知道珍惜幸福,会形成一种从容不迫、泰然大度、谨慎稳重的生活态度。

如果我们了解了苦涩的功用,一旦自己也面临挫折、要吃苦头的时候,就不必太难过,不要太脆弱。一来这是谁也免不了的人生关口,二来从中可以学习积累人生的经验,为以后的成功作铺垫。辛弃疾有云:"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作愁。"这句话,道出了少年的心理特征和纯真可爱。有些少年天真地问成人:既然苦有那么多好处,我们要不要招苦吃?这真是未曾涉世的幼稚问题。其实,人生不如意者十八九,生活和工作中的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躲都躲不开,还用得着找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少年儿童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一点点"小儿科式"的困难,当成了天大的问题,弄得自己心灰意冷、垂头丧气,似乎遇到了人生迈不过去的坎儿。这是另一个极端,实际上也是由于未曾涉世、未见世面而导致的小题大做,这需要老师和家长加以疏导和帮助,否则小问题就真的成了大难关。

生活就是这样,酸甜苦辣咸五味交织,而且常常相互转化。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应当确立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温不增华,寒不改叶,物我两忘,宠辱不惊。坏运来了要想想底线,便知坏不到哪里去,这样可以使我们不至过于沮丧;好运来了要想想高限,便知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样可使我们不至忘乎所以。过于沮丧与得意忘形,才是人生厄运的渊薮。

运笔至此,想起了两个人的名言,一句是冯梦龙的警世箴言:"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另一句是黄炎培送给儿子的座右铭:"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这都是从生活中悟出的哲理,这一类的人生哲理本身就很有味道。


 

作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作品:

  • 下一篇作品: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媒推荐七部日本轻小说入门作

    日本明治时代可以靠写作维生吗

    林少华:村上春树审视的主题依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芥川龙之介

    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因患前列

    日本《产经新闻》闹乌龙称村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