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学 >> 杂文杂说 >> 正文

戏说中日“儒·道·禅”(上)

作者:万景路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更新:2006-9-29 15:41:1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比较中日两国对儒学、佛教、道教的认识以及所受其影响,会发现许多颇为有趣的东西,本文意在通过几个中日两国关于儒、佛、道对比的小例子,以飨对此感兴趣之诸君。

儒学——这堪称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是孔家老二费尽毕生心血,于其晚年方才得以登堂入室创始的一门学说,以后又经诸子百家及孔门弟子的不断完善,才形成了这一派影响中国数千年并惠及东南亚的儒家之大成。它所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等儒家观点,尤其成为了人类修身养性的完美指南。曾几何时,当国门开放,我们这些华人蜂拥涌入邻邦日本的时候,号称拥有5000年文明史之礼仪之邦的我们,却遭遇到了不知所措的困惑,原因是当我们尚在惊讶艳羡日本的干净、时尚、先进时,同样干净时尚的日本人已开始优雅地向我们频频施礼致意了,而当我们窘迫地手忙脚乱用从西方电影里学到的一招半式的西方人礼仪动作加上从中国古代电影里学到的半式一招的中国礼法以僵硬笨拙之躯向日本人还礼时,(自个琢磨,这结合了中西方礼仪套路的自创礼数,应该足以申请到专利。)当年,曾把礼仪传授给日本的我们才TMD发现,自己已经不会行礼了。在以后日本生活的日子里,深得“礼下于人,必有所求”、“防人之心不可无”之个中三昧的我们不止N次的遭遇到日本人的“礼”遇,等我们最后终于搞懂日本人的“礼下于人”实无所求纯属文明之道时,我们才感到惭愧,这发乎于自然,素朴的礼节,不正是儒家之根本吗?那么,在今天,曾是日本礼仪之师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中国,“礼”又跑到哪儿去了呢?其实,也没跑太远,只是有点儿变味儿了。君不见,连小儿都知道,这年头求人办事要送“礼”,而且要用“礼貌”用语,只有这时,送礼的人们才会随着谦恭的弯腰鞠躬,“拜托”、“谢谢”等用语脱口而出,再无障碍,也只有这时,才不会为了行礼而脸红、窘迫,才会说的理所应当理直气壮。

说到佛教,离不开“禅”,因为它是佛学的基本实践之一,所有佛教的共同基本原则都是:以戒律作为道德的基本准则,通过“禅”这一宗教的体验,而达于“慧”这一绝对真理,因此,某种意义上亦可以说,没有了“禅”也即没有佛教。通过对日本人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产生于中国成长在日本的禅宗,不仅对日本人的道德和净身慎心得生活,而且对日本文化的形成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从日本的“美术”、“书法”、“绘画”、“茶道”、“剑道”、“俳句”、“能”、“庭院”等诸多方面,处处透出的缕缕禅意,足以说明此点,同时,通过对日本人住居、行事作风等的观察,亦可以看出,“禅”,对于形成日本人的性格,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日本人所住的“和室”就是一例,我们刚刚住进来时会感觉这四贴半的榻榻米实在是太简陋了,包括它的门窗栋梁,简朴到了一概油漆不现,就让它素面朝人的地步,日本人却自豪的称它为“素面造”,所谓的家居也几乎是家徒四壁,殊不知,这正是日本人将“禅学”的美学意识中的“空”和“寂”理解到了如火纯青境地的现实写照。至于“禅学”对日本人个人修养的影响之例更是比比皆是,比如上车时从不争上抢下、极少打架斗殴、守时重礼等等,都是日本人“禅”的修养的具体表现。据说最近,日本的白领们为了舒缓释放工作中的压力,流行去一种应运而生的禅室净修,以求得心灵的宁静,而且这种禅室还在呈蔓延之势方兴未艾,以上种种,足见“禅”对日本人的影响之深。

把“禅”传给日本的是我们,可直到今天,我们的“禅”还大都只局限于严守清规戒律的佛门寺院,好像与普通人无涉,现在的年轻人更是不知“禅”为何物,也就不要谈什么以“禅”来修身正性了,前一阵子倒是听说有一位美女作家写过一本叫做“什么禅”的书,而据说还是用下半身写的,不由大惑,按理说下半身只能写出“放纵”,与佛门的“禅”的“自律”恰好相反,如此修炼,那无限“禅意”,只能被糟蹋殆尽,白白使“禅”被奸淫一把。

日本人学到佛教的“禅”之最成功之处,就在于把“禅”普通化国民化了,令日本处处透着使人赏心悦目的禅意,使即使如外国人在日本生活也能处处感受到舒适、祥和。这好像正是我们中国所欠缺的。


 

作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作品:

  • 下一篇作品: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媒推荐七部日本轻小说入门作

    日本明治时代可以靠写作维生吗

    林少华:村上春树审视的主题依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芥川龙之介

    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因患前列

    日本《产经新闻》闹乌龙称村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