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学 >> 其他 >> 正文

中国文学在日本图书市场已经呈现“草莽景象”

作者:未知  来源:北京晚报   更新:2006-11-7 16:05:16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两位中国作家在国内的同一座城市未必见得到,但有可能在东京旅店的电梯里相遇。不用说,他们是被不同的出版商相邀着来谈版权事宜。作家余华前不久亲历了这件事,转告给我的则是毛丹青。自诩为“中国文学的马仔”的毛丹青,一直是中国文学在日本发展的观察者与推介者,也是中日文化民间交流的促成者。大江健三郎的高密之行以及与莫言热炕头上的闲谈,迸现出许多文学的火花,一直传为中日文坛的佳话,他还陆续邀请莫言、余华等到日本采风。从早期介绍引进莫言的《檀香刑》、《丰乳肥臀》等,到现在余华
 
 
的《兄弟》、安妮宝贝《告别薇安》排上出版日程,背后都有他在鼎力相助。而这些大大小小的动静儿,又不断通过他的新浪博客折射出来。

  在中日文学之间,他如鱼一般穿梭,以至每次回国,日程都排得满满。前不久随中国影视传媒采访团到日本,总算抓住这条鱼。谈到他热衷的这项事业,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当代中国文学一句有力概括:“中国文学在日本图书市场已经呈现草莽景象。”

  日本引进中国文学从“投亲会”说起

  记:经常从你的新浪博客看到中国文学在日本的一鳞半爪。想知道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起中国文学在日本的发展的?

  毛:大概是1997年。一开始关注当然是因为好友莫言,一直想在日本推介他的小说。从翻译到出版,一来二去,就和日本的汉学家、出版商、书店有了交道,慢慢就磕进去了。

  记:那你觉得日本接受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哪些阶段?

  毛:当代中国文学在日本的引进发展,实际上只有10年时间。这里要强调的是,日本人关注的当代中国文学,是从改革开放算起的,以前的作品他们不认为是纯粹意义的文学。日本接受中国当代文学,有地域的不同,大体分“东京派”与“京都派”。前者偏重时尚、政治,后者更重个人喜好、文学性浓一些。这两派旗下的汉学家,可以视为推介中国当代文学的奠基力量。他们中间有一个“投亲会”不得不说一说。它是由东京几所大学一批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组成,坚持了18年在做《中国现代小说》的季刊,当代中国文学界的大腕人物如汪曾祺、王安忆、莫言、林白、苏童等都被容纳了进去,最年轻的已排到韩寒。他们完全凭热情义务做事,领军人物就是翻译余华《活着》的饭塚容先生,今年已经55岁了。这项工作还在持续。

  翻译的眼光决定图书的取舍

  记:那现在日本图书市场上的中国小说,都是他们的功劳吗?

  毛:不是,近五六年,中国文学进入日本图书市场的渠道已经有所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国内的文学开始市场化。日本出版商突然发现,中国文学品种题材非常丰富。出于市场的考虑,他们也会从多重渠道接近中国文学。这里还有一个因素是,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日本需要中国的话题,而政治又特别敏感,文学就成为可以谈论中国的相对温和的话题。电影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莫言、余华的作品例子自不必说,彭见明的小说集能在日本卖到8万册,完全是霍建起的电影《那山那人那狗》推波助澜。

  记:我注意到现在引进的作品除了少数大家作品外,还都是一些流行文学。而像阿来、麦家、王刚、冉平、范稳等一批现在国内有实力的作家,好像又不在这一名单之列。

  毛:这主要是因为翻译力量的变化。以前,翻译中国文学的是那些汉学家,现在他们都退休了,其弟子则进入了各大出版商机构。他们一方面会本着报恩老师的理念出一些严肃的中国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又会出于市场考虑,出一些时尚流行作品。

  莫言的大部头作品的引进,和吉田富夫教授麾下的大弟子进入中央公论新社(日本大报《读卖新闻》的出版机构)有关。翻译余华《活着》的饭塚容先生还为此感慨过: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培养出能进入出版机构的铁杆弟子。

  而翻译流行作品,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年轻一代译者,中文底子也许不如他们老师辈,但日文表达相对时尚。我曾带你见过的泉京鹿小姐,是我的学生,就是现在出版商看好的翻译。她现就住在北京,出版商也会参考她的眼光,因为她离中国文学的市场更近一些。她现在在译余华的《兄弟》。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也在她手上。

  你提到的那几位作家,只能说他们的资讯还没有被日本出版商读到。

  日本出版商喜打“上海牌”

  记:前段看《中华读书报》记者采访莫言的翻译者吉田富夫先生,他有一个观点认为,日本出版商看好的是中国农村题材,像莫言这样的。

  毛:类似的观点还有:饭塚容先生认为,现在日本读者读中国文学的减少了。都是些老派观点,我不太能同意,尽管我内心非常尊重他们。事实上,中国文学在日本现在还处于草莽竞争阶段,不可能盖棺定论。另外,从现有市场看,有上海标签的作品明显好卖。这可能跟卫慧作品在日本大卖有关。日本出版商都喜欢打上海牌。棉棉的《糖》在日本改为《上海的糖》。韩寒的《三重门》被改为《上海小子》。而王朔的《徐爷》改名《北京无赖》、春树的《北京娃娃》就卖得不好。

  记:那这样的市场引导,会不会使得日本人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认识越来越错位?因为中国的确有一批当代作家,有实力但无卖点,得要读者慢慢进入才能觉得好。

  毛:那就慢慢来。我还要强调一点,找准翻译很重要。陈忠实的《白鹿原》是部好小说,但在日本市场没有热起来,就因为是一位在日本的老华侨翻译的。他中文可能不错,但日文未必好,所以就没做起来。记:但吉田富夫是公认的翻译莫言作品的绝配。他们之间甚至到了心心相印的程度。

  毛:是的。吉田富夫也是乡村孩子出身。他译到《丰乳肥臀》中母亲赤着上身打铁,潸然泪下,他说:他的母亲就是这样打铁的。有这样的情感呼应,他的译文势必会准确有力。另外,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中有个孩子叫黑孩子,而吉田说他小时的外号就是黑孩子。吉田不止一次说过:我感到自己真实的生活被莫言虚构的生活唤起来了。这叫什么,“对家儿”啊。他现在在译莫言的新作《生死疲劳》,听说已经译了一半了。

  记:那像这样的作家、译者堪称绝配的还有吗?

  毛:目前没有。慢慢碰吧。

  中国文学要进日本市场最好面对面

  记:这么多年,你一直都吵吵着中国作家要走出去。莫言北海道之行有我参与,余华今年已经去过日本一次了。听说明年还要请苏童、安妮宝贝去日本走一遭。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毛:我觉得面对面交流很重要。日本媒体对中国作家很关注,9月余华来日本时,有人注意到:一张《读卖新闻》上一面是莫言,反面就是余华。日本媒体喜欢追踪中国作家,还因为中国这一拨作家太会讲话了。早年的阿城一开口,绝对毙倒一大片。现在的莫言、余华等都有脱口秀才能,这让日本媒体绝对有点可做。你知道日本的《文艺春秋》为什么会拍板做余华的《兄弟》吗?就是因为负责出书的编辑听了余华在东京的讲演,非常精彩。

  记:不过据我所知,安妮宝贝是非常低调的。她会配合你这么抛头露面吗?在众多新一代作家中,你为什么首先选中了她?

  毛:我看过她写越南的一本书,觉得她在日本可能有戏。首先,她是从网络诞生的作家,这对日本出版商来说,算个新鲜话题。另外,我觉得她文字中那种半梦半醒的感觉,与中国当下经济高速运转有距离,这可能也会让日本出版商感觉不一样。安妮宝贝是比较低调,我欣赏她的风格,觉得她自己很有主见,协商好的事情,她会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 (孙小宁)

 


 

作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作品:

  • 下一篇作品: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媒推荐七部日本轻小说入门作

    日本明治时代可以靠写作维生吗

    林少华:村上春树审视的主题依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芥川龙之介

    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因患前列

    日本《产经新闻》闹乌龙称村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