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了解日本?“下流社会能代表当今日本”
|
|
|
|
|
如何了解日本
提起日本、日本人,你能想到什么?卡通,日剧,AV,电器,新干线,工作狂,性冷淡……
爱尔兰裔希腊人拉夫加多·赫恩1890年选择来到日本,他后来娶了一位武士的女儿,用日语交谈,并在日本度过了生命中最后15年的时光。他说:“很久以前,我最好、最亲密的日本朋友在去世之前告诉我:‘当你发现,花了四五年的功夫,自己却根本无法了解日本人的话,那就说明,你将了解他们的一些东西了。”
或许,他所体会到的这种情绪也正预示今天长期旅居日本或者对日本感兴趣的人们所经常表达的困扰:无力把握他们想象的日本的精髓。
中日关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国民互相了解,但时至今日,当一个普通中国人想要了解日本的时候,可能第一选择或者说第一个阅读冲动还是60年前美国人写成的《菊与刀》。
时代在变,我们需要站在东方的立场、站在中国的立场观察的日本论,需要对当代日本社会有一个更透彻的了解,早报选择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日本社会学家与一位在日本旅居6年的外国记者,管窥日本。
两年前,日本作家、社会学者三浦展的《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出版,一时纸贵东洋,4个月加印12次,成为近10年来屈指可数的百万级畅销书。
“现在的日本人没有从前那么勤奋,特别是年轻人。”日本作家、社会学者三浦展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入1990年代,我注意到年轻人的价值观开始从上升志向转为下降志向。”
这里的“下流”,并非汉语中形容人品行不端、举止轻佻的意思。“下流社会”实际为作者的造词,相对于此前传统的“中流社会”而言,指社会向下发展的态势。
上升志向转为下降志向
东方早报:您是从何时开始关注“下流社会”这一阶层的?
三浦展:“下流社会”这个名词其实是在我写书的最后过程中想出来的。不过,关注下流社会应该是从2000年开始。1998年时,许多日本经济学者和社会学者开始讨论阶层差距扩大这一现象,我几乎读了所有他们的书。之后,我便开始思考如果阶层差距扩大或固定化真正出现,那么会给日本国民的价值观和消费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实际上,我在之前20多年的时间里,已经对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进行了分析。进入1990年代,我注意到年轻人的价值观开始从上升志向转为下降志向。由于他们从出生起就生活在中流家庭,因此他们不憧憬中流生活。即使掉出中流他们也照样可以生活,所以认同“更加快乐的生活”的价值观取向的人群就增加了。对阶层问题的研究和对年轻人意识的分析汇总到一起,就写出了《下流社会》这本书。
东方早报:日本下流社会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是个人成长环境、所受教育的影响,还是有社会因素的作用?
三浦展:第一就是刚才说到的年轻人的价值观。日本的中流社会从1970年代起形成,也就是现在40-70岁的这一代人,他们中许多出身贫寒,曾经非常憧憬成为中流。而他们的下一辈,也就是1970年代后出生的现在35岁以下的这一代,没有那样的憧憬,于是宁愿不作中流阶级而想快乐生存的人增加了。
第二是泡沫经济的破灭。在泡沫经济时代,拥有土地等资产的日本人和无产的人的贫富差距拉大。泡沫经济破灭后,这种贫富差距继续扩大。
另外,20年前,高收入者的所得税曾经非常高,但那之后渐渐减少了。于是,高收入者实际能够使用的钱增加了。但是,低收入者的税却增加了,再加上后来又引入了消费税,这使得收入越低的人能够用来消费的钱越发减少了。
第三是雇用环境的恶化。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企业持续大量裁员,不增加正式社员员工,而是增加了许多非正式员工。于是,即使从学校毕业也不能成为正式员工的人增多了,无论干多少年收入也不会升高的人增多了。不仅如此,成为正式员工的人在泡沫经济破灭后,工资也不再怎么涨了,奖金经常减少或者没有。
“下流社会”代表日本
东方早报:这个阶层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浦展:不能成为正式员工、收入上升不了的年轻人如果增加,那么不缴纳年金的年轻人就会增多。本来因为少子化和高龄化缴纳年金的人就已经减少了,再加上不缴年金或者缴不起年金的年轻人增多的话,社会福利水平就下降了。
东方早报:日本曾以“一亿总中流”为骄傲,整个国家宛如一间巨型公司,手提公事包、身穿蓝色西服套装的商人绕世界飞,被西方称为“日本株式会社”。您觉得与当时相比,下流社会能代表如今的日本社会吗?
三浦展:与当时“一亿总中流”、“日本株式会社”可以代表日本一样,现在的“下流社会”也可以代表现在的日本。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作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上一篇作品: 日本大作家为何溺爱猫
下一篇作品: 春光烂漫樱花鲜 |
|
|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