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博物馆馆藏的西汉简。杨眺 供图
据长沙晚报9月18日报道 “这6枚竹简,连我们馆长都没见过,一直放在库房里,很少拿出来,我也是第一次见到。”简牍博物馆办公室主任杨眺说。昨日,因为日本某图书出版社来简牍博物馆拍摄,6枚无论是书法价值还是文物价值都颇高的珍贵竹简首次出现在简牍博物馆工作人员眼前。据介绍,这6枚简牍上的文字属于西汉早期的隶书,内容方面则对研究汉武帝时期法律制度有重要意义。
日本人想出版简牍画册
记者昨日上午在现场看到,这批长23厘米、宽0.8~2.1厘米不等的竹简被裱装在密封的玻璃条内 ,一位日本摄影师戴着口罩,手持高精准度的照相机,从不同的角度为这批中国的千年文物拍照。据简牍博物馆介绍,前来拍摄的是日本一家从事书法类图书出版、以复制书画精品闻名的二玄社,他们不惜花重金拍摄这批不轻易示人的简牍,是想出版一本名为《简牍名迹选》的画册。据悉,日本二玄社此次来拍包括6枚西汉简在内的18枚简牍,足足花了三天的时间,拍完后光收摄影设备就花了一个多小时。
据长沙简牍博物馆研究保管部主任金平介绍,日本二玄社重金翻拍古迹后,一般会制作出高仿真的赝品,然后再以高价卖出去,这些仿真品也很受中国人欢迎。那为什么我们自己不来制作呢?金平无奈地表示,目前,国内除故宫博物院之外,其他博物馆还不具备这种翻拍制作的技术。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日本摄影师的闪光灯下,千年竹简上的两列黑色隶书,字体娟秀圆润,清晰可辨。
6枚西汉简尚未释读
据金平介绍,目前简牍博物馆馆藏的西汉简,是2003年11月在走马楼街东侧省供销大厦工地内发掘出来的。“目前有文字的2000多枚已全部被清洗完,全部用蒸馏水浸泡,加上了防腐药水,并用塑料袋密封好保存。”据介绍,经过对部分简牍释读,专家断定这批简的年代为西汉武帝早期,主要是汉武帝时期长沙国刘发之子刘庸在位时期的行政文书,涉及到汉代当时的诉讼制度、法制改革、上计制度、交通邮驿制度,系统地揭示了长沙国诸侯王府的行政结构及官员隶属的配置情况。而这次展示出来的6枚简牍,由于只有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李均明等少数专家见过,目前只知道其内容涉及汉武帝时期法律制度,但具体内容还有待进一步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