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8日讯 据日本NHK网站5月7日报道,世界著名人气作家村上春树很少参加公众活动,然而就在前天,在京都,在“春粉”们面前,他谈到:“想通过小说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娓娓而谈自己写作的意义。
这一公开访谈是由河合隼雄的财团发起的。河合隼雄是位临床心理学家,他生前与村上春树是至交。
会场设在了京都大学的报告厅,在正式开始1小时前,满怀热情的“春粉”们就排起了长队,他们都是通过抽签所选出的500名“幸运儿”。
整个访谈过程都禁止录像和录音,并以对话形式为主展开。有关写小说一事,春树先生指出:“人性有时会有盲点,小说必须描写出人们看不见的东西。”他又补充说:“想以小说为平台,引发故事与故事之间的共鸣,增加其内容深度,从而达到心灵的相通。”
对于上个月出版的新作,长篇小说《没有色彩的多崎作与他的巡礼之年》,春树先生坦言道:“ 人的心灵即使受伤,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会慢慢成长,踏上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我就是想写一个人得到成长的故事。”寄托了他对新作的期望。
此外,他还讲述了采访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遇害人家属后潸然落泪一事,“真正悲痛的体验可以作为小说的题材。每当阅读以这一事件为题材的小说时,那天采访时的心情就会涌上心头。”并说,悲痛是他继续创作的原动力之一。
[NextPage]
村上春树与河合隼雄的关系
此次公开访谈是为继承河合隼雄先生(临床心理学家,曾担任文化厅长官)生前的遗志,并纪念“河合隼雄故事奖和学艺奖”设立而举行。
河合隼雄先生逝世于2007年,以研究荣格心理学而闻名,然而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颇深,与多位作家有过交流。春树先生与他也是至交,对于他们的对话,春树先生在著书中明确写道:“与他谈话时有种不可思议的亲切感,心情一下子就能变得无比平静。”
1995年,发生了阪神大地震以及由奥姆真理教主导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2大惨案。春树先生访问了居住京都当地的河合隼雄先生并进行了交谈,当时的内容都记录在了《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一书中。 其中最大的话题就是有关“个体和社会的关系”。在交谈中,二人谈及过去的学生运动、震灾、以及奥姆真理教事件,畅谈了对“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
春树先生提到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自己原先认为个体是完全置身于社会之外的,但是现在想更多地思考一下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最近他开始关注“参与、义务(commitment)”这种与社会息息相关的词语,自己的心境也正在转变。
感受到了二人共通的东西
河合隼雄先生的儿子,京都大学教授河合俊雄,同时也是主办方河合隼雄财团的代表理事,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村上春树的作品,他说道:“今天在村上先生的发言中,听到了村上先生和家父交谈时提及的参与、义务(commitment)一词, 村上先生对于这些词语的理解也发生了改变。“参与,义务(commitment)”这样的词语听上去虽然觉得与社会有一定的关联,但仅是如此也许会演变成暴力和自以为是。我认为村上先生现在的理解,承认了个体与社会是有关联的。”
河合先生还补充说:“小说是如何被人理解,又如何引起他人共鸣的呢?在今天的访谈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村上先生和家父两人共通的东西。”(实习编译:吴湖帆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