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战后最大谜团:三岛由纪夫剖腹自杀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3 11:00: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三岛在自杀前不久的图书发布会上

  34年前的11月25日,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在东京自卫队东部方面军总监部剖腹自杀。此事被称为“日本战后史上最大的谜团”。
  
   1970年11月25日———《丰饶之海》已经在几天前交给了出版社,三岛挥舞着一把“关孙六”日本刀,携其追随者“盾之会”的成员突然闯入自卫队营地,将自卫队北方司令劫作人质,然后头缠白布登上一处高台,发表他的“勤王”演说。他叫喊着:“日本因经济繁荣而得意忘形,精神却是空洞的,你们知道吗?”但演说并不能令营中的自卫队员揭竿而起,重演1936年“二.二六”事变(日本军人叛乱事件)的惊心一幕,反而招致众人的嘘声和哄笑。面对这一场面,三岛转身冲进营区的总监室,冷静而精准地将刀切入自己的左下腹。他的随从们立即一拥而上,按日本的武士传统,再给他补上3刀,并割下他的头颅。
  
  三岛切腹后,即有右翼分子指责自卫队背信弃义,没有如约举行起义,民间则要求彻底调查三岛的盾之会与自卫队的关系。自卫队出面辟谣,说三岛事件纯属他自己“奇情异想”的结果。
  
  三岛去世后,关于他自杀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三岛在去世之前曾经去找过精神科专家,他的自杀是精神失常所致,正如日本的心理学教授福岛章教授在《三岛由纪夫的对抗同一性》一文中所写道的:“三岛本人也说,他感觉到了精神的衰弱和疲惫,并因此而感到困惑,预感到不久之后注定要到来的‘魂灵之死’、‘支离破碎的状态’和‘世界没落体验’。倘若确实如此,那么可以认为,三岛的自杀就像芥川龙之介的自杀那样,在疾病引发精神上的自我存在崩溃、解体和死灭前,采取行动以防那种悲剧的到来。”
  
   2001年6月,前自卫队军官山本舜胜出版《自卫队的影子部队———杀害三岛由纪夫的真实告白》,声称要揭开三岛自杀之谜。山本舜胜说三岛的自杀绝非出于疯狂,三岛曾接受自卫队的特务训练,在这过程中对自卫队的期望值升高,而后又认为自卫队辜负了他的期望。山本舜胜说,他希望弘扬三岛“忧国忧民、慷慨捐躯的精神”,又说三岛提倡的“天皇信仰高于人道主义”是给现代日本开的良药。
  
  我国作家莫言还写过一篇《三岛由纪夫猜想》,他说,三岛是个具有七情六欲的凡人,但最后那一刀使他成了神。
  
  最后一刀,使三岛成了谜。
  
  川端康成也自杀了
  
  与三岛由纪夫之死相关的还有另外一个谜,就在三岛自杀之后17个月,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含煤气管自杀的方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只字遗书。两人相继自杀给了后人无数的猜疑,有人甚至推测,川端之死与三岛由纪夫不无关系。
  
  在谈到三岛自杀的原因时,研究三岛的权威佐伯彰一认为:“川端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给三岛君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冲击。这是与作家的自尊心相关的微妙问题,三岛君在畅销书的问题上很介意,是一个非常争强好胜的人。”
  
  三岛自戕后,川端前往现场观看了三岛身首分离的遗体,受了很大刺激,他对自己的一名弟子表示:被砍下脑袋的应该是我。之后,川端又亲自主持了葬礼,说三岛的精神仍“活在许多人心中,并将载入史册。”
  
   “继承者”村上春树不喜欢三岛
  
  经常与三岛联系在一起的还有一人,他就是被称之为“三岛由纪夫继承者”的日本当红作家村上春树。美国作家杰.鲁宾说村上春树的作品和三岛由纪夫的相同点在于感受到“生命的允诺从来未能实现”。尽管外界如此评论,村上春树本人却从不认同。他说,在他前一代有三个重要作家,三岛、安部公房和大江健三郎,他最喜欢安部,最不喜欢三岛,他没怎么读过三岛的作品,和三岛之间也没有任何相似点。
  
  三岛倾心于日本过去那种严厉的爱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他把它们同战后日本崇尚物质享受的西方化趋势作了对比,对后者持否定态度。他反对日本模仿西方,对1960年代的日本很不满,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发展日本古老的空手道和剑道,并组织了约有80名大学生组成的一个有争议的私人队伍“盾之会”,旨在保存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并且在左翼力量暴动时,协助保卫天皇。
  
  但三岛鄙夷的正是村上推崇的,村上说,他从未带着真正的兴趣读过任何日本小说,在他的年代,美国文化生机盎然,它的音乐、电视节目、汽车和衣服,样样东西都影响着他,他热爱这种文化,他看美国电视节目,读美国小说,他梦想着用英语写作。村上说,他的首要追求是,通过纽约和旧金山发生的同样事物的另一侧面,反过来描写日本社会,他的小说将愈加朝这个方向发展。而这些,无疑是日本年轻一代共同特征。
  
  小资料:三岛最后的作品《丰饶之海》分成4部小说:《春雪》、《奔马》、《晓寺》和《天人五衰》,背景是从1912年前后到60年代的日本,每一部所描述的都是同一个人的不同化身:1912年的年轻贵族、1930年代的政治狂热分子、二战时期的泰国公主和1960年代一个邪恶的年轻孤儿,这几部小说表达了三岛对流血、死亡和自杀的迷恋,对“自毁”的兴趣和对乏味的现代生活的否定,同时也预示了自身的结局。
  
  来源:东方早报 11/27 记者李琴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