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从“裴勇俊现象”看文化输出
|
作者:文苇 文章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16 8:24: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有人说,骄傲的日本人彻底拜倒在韩国影星裴勇俊的微笑下了。 上月底,裴勇俊抵达日本,享受到日本影迷狂热的追捧,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日本的大嫂大妈们对裴勇俊的迷恋与崇拜。在裴勇俊的记者见面会会场,追星族们热泪盈眶,几乎竭斯底里地狂叫,她们觉得见过裴勇俊就死而无憾了。 看过了那样的场面,你就知道什么叫追星,什么就痴迷。我很不解,为什么裴勇俊在日本走红?就凭他那小模小样,在中国闭着眼睛都能找出几个比他有味道的男星。相信有不少人不一定对裴勇俊感兴趣,但认为“裴勇俊现象”值得揣摩。最新一期12月8日的《Newsweek》日本版上有一篇文章从美国人的角度分析了裴勇俊为何在日本如此走红。文章认为裴勇俊的完美英俊小生的形象切合了日本文化中两个重要的要素——青春与回忆,对美国人来说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你就可以永远在精神上保持年轻,任何时候都可以说:我拥有青春。而日本不同,青春不是永恒的,它像樱花一样稍纵即逝,但绝对是纯洁无垢的,人们对青春的向往只能寄托在怀旧上,所以大妈大嫂们迷恋裴勇俊其实也就是对自己青春的追忆。 我更想说的是,从“裴勇俊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文化输出的重要性。据日本媒体报道,韩国也正为裴勇俊在日本造成的狂热而沾沾自喜,认为向日本输出了韩国通俗文化。日本富士电视台在最近的一次早间新闻节目中发出这样的评论:这个韩国明星拉近了日韩两国国民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日韩民众间的不信任感。由此我马上联想到,如果中国也出个裴勇俊,打到日本来,说不定有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与发展,此虽为笑谈,但外来明星给我们带来亲近感,以至让我们对那个国家以及它的独特文化充满好感的事并不陌生。80年代中期,以高仓健、山口百惠为首的日本影星们使改革开放之初如饥似渴接受舶来品的中国民众对日本通俗文化充满新鲜的感动。 对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文化输出无疑是个新课题。最近有这样一个振奋人心的新闻。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负责人表示,将通过中外合作的方式,在全球开办100所孔子学院,向世界推广具有“和平”特质的中华优秀文化。非官方统计显示:世界上把汉语当作外语来学习的人已经超过了1亿。日本《读卖新闻》在报道孔子学院的消息中,指出在日本已有一百万人以上在学中文,同时有关在日本设立孔子学院的事也正在商议中。我曾经问有的日本人学中文的动机,对方答:能与13亿人对话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吗? 中国正为世界所瞩目,但中国还要勇于向世界介绍自己。伴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多元化,文化多边主义多元主义也成了大势所趋,重视文化输出才能避免“文化挨打”,从19世纪中叶以来整整一个多世纪,我们的文化都一直处在被动挨打的境况下。21世纪正努力和平崛起的中国,很有必要与世界各国通过文化互动,以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新时期通俗大众文化输出为龙头,促进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树立国家整体亲和力形象。 由衷地希望中国也能多出几个“裴勇俊”,输出文化,输出中国特色的青春记忆。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