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上海译文出版社近日推出《新源氏物语》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19 10:10:44 文章录入:贯通编辑A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A |
|
为纪念世界最古老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千年诞辰,上海译文出版社近日推出《新源氏物语》。本书根据日本女作家田边圣子所著的现代日语版本,由著名翻译家林少华、日本古典诗词研究专家杜凤刚、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龙妹等12位学者联手翻译而成。
《源氏物语》首译本出自老一辈文化名人丰子恺先生之笔,就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来说已近乎完美。在《源氏物语》问世一千周年之际予以重译,其意义何在?著名翻译家林少华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重译的价值或意义只能在于提供另一种风格的译本。毕竟语言是发展的,读者的口味也处于变化之中。对于经典作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解,作为译本也应该相应地与时俱进。” 被称为“日本的《红楼梦》” 《源氏物语》出自日本古代杰出的女文学家紫式部之手。紫式部生于官宦之家,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但个人生活十分不幸。二十四岁丧夫寡居,开始创作《源氏物语》,历经十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堪称日本平安王朝宫廷画卷的散文体小说(物语)。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完成于1006年前后。 《源氏物语》被称为“日本的《红楼梦》”,林少华认为,这两部作品的主题同是表现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必然性,手法同是避免直接指涉政治而以男女爱情和感情纠葛为主,人物性格同样鲜明生动,心理描写同样细致入微。但不同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源》注重感情的“真实”,不求精神境界的超拔;《红》则在意道德取向,强调善与美的统一。再如源氏与宝玉尽管同样好色,但宝玉具有积极的叛逆性格,源氏则是止于“知物哀”的中性人物。从故事情节看,《红》环环相扣,《源》则节奏缓慢。 重译尽可能译出“味”来 作为《新源氏物语》译者和定稿人之一,林少华说起花费的精力也颇多感慨,谈起翻译体会,他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味”,要尽可能译出味来。“这个味儿有两层意思。一是原作的‘味’,就是说译村上春树得是村上春树的味,译《源氏物语》得是《源氏物语》的味。虽说要无可救药地带有‘林家铺子’的味,但不能过于冲淡原作的味。二是文学味儿。这个味儿是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根据,也是文学译作的生命,是能否给读者审美愉悦的关键因素。有了这个味,才成其文学翻译;没有这个味,就成了文字翻译———哪怕语法和单词译得再无懈可击,读起来也味同嚼蜡,吸引读者当然无从谈起。”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