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王勇著《日本文化》评述

作者:祝大鸣 文章来源:日本学刊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5 6:46: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日本文化》是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于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组织策划的“日本学基础精选丛书”(《日本文化》、《日本语言》、《日本文学》、《日本社会》、《日本经济》)之一,作者为我国日本文化研究专家、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勇教授。

    王勇教授是我国近10年来日本学界卓有成效的年轻学者,他在日本文化史研究方面十分活跃,著作颇丰,并赴日本、英国、美国、韩国和我国台湾等地进行讲学及合作研究。

    《日本文化》是迄今为止我国少见的系统阐述日本文化概貌和特征的优秀汉语著作。作者从中国学者的独特视点出发,以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以详实的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据,对日本文化进行了独特的梳理和精辟的剖析。作者不仅从中、日之间悠久的历史渊缘和文化交往的视点进行分析,还从更高、更广泛的范围,即从整个东亚文化的变迁与日本文化的兴衰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通过本书既可以使我们走进日本文化的时间遂道,进行一次丰富的日本文化之旅,了解日本文化的丰富内涵,又可以使我们从更高的层次认识中、日文化之间的历史渊缘和日本文化与东亚文化的血缘关系等。

    关于本书的定位问题,作者在前言中作了明确交代,即“‘日本文化’之概念,可小可大,因人而异。大者,如家勇三郎的《日本文化史》,涵盖人文社科之全部;小者,如石田一郎的《日本文化——历史的展开与特征》,限于日本人的精神构造。本书意欲取二者之长而不囿常套,通篇以‘模仿与创新’为主线,聚焦于生成日本文化之内外因素的交织作用,铺叙基本的历史常识,点描重要的人物和史实。”

与其他同类书相比,本书具有下列突出的特点:

一、尊重历史,注重创新

    本书在分析、归纳大量零散的历史资料和最新考古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理并论证了日本文化的诸多特质,形成了自身尊重历史,注重创新的突出特点。

例如,关于日本文化的起源问题,到目前为止,尽管各家说法不一,相互难予认同。但作者提出最早在日本这座荒岛上传播文明的远古人类,并非日本土生土长,而是来自亚洲大陆各地,并指出这些远古文明的创作者是从山林走向大海,由猎人变为渔民。因此,研究日本文化时不应将视野局限于日本岛国之内,更应放眼整个东亚。

此外,关于日本文化史的起始年代问题,本书与其他同类书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即一般同类图书均从已早已定论的绳纹文化起笔,而本书则代表最新研究动向,以大量考古学成果为依据,大胆从岩宿文化写起,即从公元8 500年前开始描写,探讨了日本人从何处来,提出了从猎人到渔民的演变过程,填补了过去同类著作只从绳纹文化开始的“断源截流”的作法。

再如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问题,作者在介绍了摩尔根关于人类文化经历蒙昧社会、野蛮社会从而进入文明社会的分类方法和考古学以工具的变迁为依据,将人类文明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由于日本文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上述分类均无法照搬硬套,而应根据日本文化本身具有的特征和脉络,采用岩宿文化、绳纹文化和弥生文化等直观的分期方法为宜。

    “书籍之路”这一名词的首次提出和倡导,更加突出地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独创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中、日之间悠久的文化交往史上,各类书籍特别是佛教类书籍的传播对于促进日本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日之间由于隔海不便等自然地理条件和交通工具的限制,大量人员交往和直接交流存在许多困难。因此,通过寻找和携带大量优秀书籍回国不妨是一条吸收优秀文化的便捷之路。据不完全统计从遣隋使到遣唐使以及到各类民间人士之间的交往携带的中国书籍达数万余种。当时人们冒着巨大风险,甚至不顾生命,远渡我国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寻找各类优秀学术著作并将其大量携带回国。到了9世纪大批日本文化名人撰写的优秀汉语著作问世后,还反传回我国,对我国在诸领域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日乃至东亚文化圈中,书籍流通所发挥的作用可以与当年的“丝绸之路”相媲美。“书籍之路”在东亚文化圈中的环流作用,相信日益会被人们认同和首肯。

    此外,无论从典型的历史人物(如:徐福、王仁的传说,圣德太子的继位,鉴真和尚的东渡,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的统一等),到突出的历史事件;从遣隋使、遣唐使的兴衰到近代文明的形成等方面的阐述和剖析,无不体现作者的创新风格,闪烁着精遂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高超的逻辑归纳推理能力。

二、纵横论述 视野宽阔

纵横交织的立体论述和领域宽阔的观察视野,是该书的又一突出特点。

从纵向上,全书按照日本文化史的历史脉络进行论述,并与日本历史的编年划分相一致,使读者对日本文化有一个较全貌的了解。本书从日本文化的源头——日本人的起源问题开始讨论,直到现代的明治维新结束。

全书共分10章,第一章以化石人之迷、海底通途和智光初显三节内容来论述。这一章从至少在10万年前,最早踏上日本列岛的远古人类(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的化石人之迷,来追踪远古时期化石人迁徙日本列岛的足迹,描摹人类新智初开之际创造的文化景观。

第二章绳纹文化,可谓作者在庞大的考古资料中拣金挑玉、颇费心血的一章。绳纹文化可谓日本文化史上一段畸形发展的文化,这一阶段以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为特征,即雕塑艺术炉火纯青,抽象思维却十分幼稚;自然经济相当发达,但物质文明却不辉煌。本章从猎人到渔民、贝塚与粗陶、服装与饰物、陶俑与屈葬四节对绳纹文化进行了细述。

第三章弥生文化,作者从水稻、人种、金属器皿等来探讨日本文化与我国江南文化之渊缘,并提出“农耕渔业文化圈”的构想。本章分为五节内容,即水稻之路、倭人的起源、金属文化、邪马台国和东鯷人及走出海岛。

第四章古坟文化,被称为“神秘世纪的文化”。这一时代留给后人诸多迷惑和疑问。在这一章中作者从古坟源流、移民之波、内政与外交、汉字与书籍等四节,继续运用东亚文化连动原理,力图揭开古坟文化之神秘面纱。

第五章飞鸟文化,是日本文化史上积极吸收外来思想制度和精神文明比较突出的一段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儒学思想和佛教理念等相继传入日本并形成其文化源泉及灵魂所在。外来文化在此时期生根发芽。作者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上述特点,即儒教与佛教、圣德太子、华风渐扇和佛教艺术。

第六章奈良文化,是日本社会在飞鸟时代构建的律令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派遣大量的谴唐使,如饥似渴地吸纳唐朝先进文化,奇迹般地营造出辉煌灿烂的古典文明景观的历史时期。本章以谴唐使、南都六宗、书籍之路、和汉文学、美术音乐五节内容阐述了这一时期的上述特点。

第七章平安文化,是日本文化对唐宋文化的取舍借鉴在质量上大大超越生搬硬套外来文化的奈良时代的历史时期。格式政治对律令的修正、天台宗和真言宗的兴起、假名文学与汉文学的并存、由“唐风文化”逐渐演变成的“国风文化”等形成了这一时期独特的文化人文景观。作者从平安迁都、最澄与空海、国风文化等方面论述了平安文化的上述特点。

第八章镰仓文化,镰仓时代是武士阶层形成壮大,借助朝廷内部争权夺利而掌握实权,在镰仓设立幕府政权号令天下,确定武士社会各种伦理道德规范的时代,也是镰仓幕府统治由盛到衰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作者从新兴佛教、幕府与禅宗、宋日贸易、文学艺术四个方面论述了镰仓文化的上述特点。

第九章室町文化,是脆弱的室町幕府由建立到衰落,各地大名纷纷堀起,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也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实力雄厚的大名完成统一日本大业,企图称霸东亚的特殊历史时期。作者从明代中日关系、经济文化交流、日本与西方的邂逅、文学艺术等方面讨论了这一时期的诸多特点。

第十章江户文化,是德川家康创建的江户幕府统治空前稳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文化艺术普及,学术思想较为活跃的历史时期。江户文化揉合汉学、和学、西学而形成复合构体,而这一时期既是千余年摹习中国文化结出的硕果,又是日本民族文化已然成熟的标志。本章从禁教与锁国、哲学思想、兰学源流、町人文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横向的多领域阐述主要体现在,作者抓住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化要素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以期衬托出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特征。

第一章作者重点从化石、石器、骨器、粗陶、雕像、等最具原始文化特征的内容入手分析;第二章从弓箭、玉器、贝冢、粗陶、服装、服饰、陶俑等方面进行论述;第三章从稻米、人种、铁器、铜器、装饰品、农耕、贸易等角度阐述;第四章则重点从古坟的起源、埴轮粗陶、神兽镜、金石文字、汉字与书籍、移民之波、内政与外交等方面阐述了移民世纪的诸多特征;第五章主要从宗教,特别是佛教思想和艺术以及与儒教的流传和影响的关系、重点历史人物圣德太子等内容进行描写;第六章则以谴唐使为中心,以南都六宗的诞生、汉语书籍的流通、汉和文学的比较、美术音乐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七章以古都的迁徙、佛教代表人物最澄与空海的修行经历及入唐求法、开山立宗及具有日本独特风格的国风文化的渐盛等史实为依据,描述了该时期文化的诸多特点;第八章主要从宗教、经济、文学艺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即从外来佛教与民族佛教的关系、幕府与禅宗的关系、幕府与宋日贸易的关系、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繁荣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九章以两条主线进行论述,即日本与中国、日本与西方的经济贸易、宗教关系以及文学艺术的影响等;第十章则以禁教、锁国、国学源流与流派、兰学源流与发展、庶民文学与大众艺术等角度进行了论述。

该书通过上述纵横交织的立体论述,为我们展示了一副视野宽阔、内含丰富的日本文化历史的优美画卷。

三 、行文优美,插图丰富

优美精炼的文字表达与详实丰富的图片有机结合是本书的第三个突出特点。

在文字表达上,作者以其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娴熟优美的写作风格,为我们描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风采。阅读本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学习到有关日本文化的丰富知识,还可以使我们受到优美精炼文字美的熏陶。

如第一章第一节“化石人之迷”的前两个自然段的描述:“人类寻根觅祖,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虽然失去的记忆不可能全部追回,但是无数美妙动听的传说,却在口碑传承中编织出来。

日本民族的起源,同样是个旷古之迷。千余年来,人们始终上下求索,试图破译之。然而,由于古人科学知识贫乏,结果只能坠入想象的迷雾,在神话中寻找心灵的归宿。”

如第二章的概述部分中的描述:“绳纹人在四面环海的孤岛中,尽情享受自然界的慷慨恩赐,过着节奏缓慢的原始生活,竟然绵延6 000年之久!正因为如此,绳纹文化具有双面性:既有举世瞩目的辉煌,又有滞后时代的失落。”

再如,第六章第三节书籍之路中,关于“书籍之路”的描写:“穿越人际罕至的荒漠,一队队负重的骆驼将色彩艳丽的丝绸运往远方,然后满载西域的奇珍异宝返回长安——这便是众所周知的‘丝绸之路’上的诱人景象。让我们穿越时间隧道,将视线投向东方的茫茫大海,似乎可以看到一艘艘巨大的海舶,乘风破浪来往于中日两国之间,从而开辟出一条充满浓郁书香的航道——这便是以为世人淡忘的海上‘书籍之路’。”

在语言的表达上独具匠心,特别是在每节标题的设计上,作者颇费心血,尽量使用高度概括简捷的四字表达法等,如:化石人之迷、海底通途、智光初显、新旧交融、水稻之路、走出海岛、古坟源流、移民之波、华风渐扇、书籍之路、平安迁都、国风文化、新兴佛教、文学艺术、日本与西方的邂逅、禁教与锁国、兰学源流等。

书中的110余幅精美的插图为该书增色不少。其中许多插图国内很少见到,特别是反映考古学界新成果的图片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整个图片分为人物类、实物类、佛像类、书画碑帖金印类等。

人物类包括第一次揭开日本考古面纱的相泽忠洋、被称为日本考古学之父的莫尔斯、儒学首传日本的王仁、在日本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圣德太子、雄略天皇、阿倍仲麻吕、鉴真和尚、卑弥呼、嵯峨天皇、紫式部、足利尊氏、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千利休、松尾芭蕉等。

实物类包括目前发现最早的粗陶片、石雕“维纳斯”、奇形石器、鱼具、各种粗陶器、陶俑、各种埴轮、各种铁铜器、神兽镜、金银平纹琴等。

佛像类包括,飞鸟大佛、法隆寺释迦三尊像、鉴真和尚像、空也上人像等。

书画碑帖金印类包括,“汉委奴国王”金印、“亲魏倭王”印、船首王后墓志铭、法隆寺释迦三尊像光背铭、高松冢古坟壁画、法隆寺金堂壁画、宇治桥断碑、绘过去现在因果经、谴明使船等。

书后详尽的参考书目和人名索引也为学习研究日本文化和查找该书提供了许多有益的信息和帮助。

作为一部完整论述日本文化的优秀学术著作,《日本文化》虽为读者提供了许多丰富详实的文化历史知识,但对于现代日本文化,特别是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文化史缺乏详尽的论述,给人以“厚古薄今”之感。不能不说这是该书的一大遗憾。我们期待作者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将这部优秀著作的现代部分奉献给广大读者。

    总之,本书是一部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叙述深入浅出的优秀学术著作,对于学习、研究日本文化的读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来说是一部难得的好教材,对于希望了解日本文化的一般社会读者来说也是一部理想的入门书和参考书。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