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大江健三郎的话能当多少真?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国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3 18:59: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近日来,在几家报刊都见到转载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对中国记者谈论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的文章。在这篇谈话中,大江健三郎对中国文学作了相当高的估价,尤其鲁迅;他说:"我认为在20世纪的亚洲,也就是在这100年间的亚洲,最伟大的作家就是鲁迅。"具体到作品,大江这样说:"鲁迅能够在非常短小的篇幅内,融入非常厚重的内涵和犀利的观点,这很了不起!"这样的评述,是很符合鲁迅先生作品实际的。
但是,同一段话的另一节里,有谈到鲁迅与诺贝尔奖的事,读后叫人感到有一些疑虑。大致的话是这样说的:印度的泰戈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亚洲人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于是,我(大江)就问母亲,在那之后谁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呢?她回答说:"唉,如果鲁迅先生能获奖,那就太好了。"这样的期盼,相信许多中国读者也有同感,但接下一句大江自己的话就叫人觉得不对味了:"可是鲁迅在泰戈尔获奖不久就去世了。" 这可与我们的常识相差太远了。恰好最近正利用资料写一点关于泰戈尔的文章,立即翻出、查寻,结果是,泰戈尔是1913年因英文诗集《吉檀迦利》而获得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而鲁迅先生我记得很清楚,逝世于1939年10月,中间相隔26年,大江的话差得也太离谱了。把26年说成是"不久",这话叫人听来,觉着也不是偶尔的误会,而只能证明一个事实--大江健三郎对于鲁迅,还是很陌生的。由此返过头看他先前对中国记者的答话,觉着那说中国文学较日本文学更具世界性这样的话以及对鲁迅、茅盾的评价,是很可以打一些折扣的。 其实,鲁迅先生真跟诺贝尔奖有过一段因缘。1927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对中国新文学很感兴趣。他与刘半农先生商定,想对鲁迅先生接受"诺贝尔奖金"进行活动。后来由刘半农托台静农先生致函鲁迅,请鲁迅先生接受诺贝尔文学奖。针对此,鲁迅先生回了台静农一封有名的信。信中说:"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我以为,鲁迅先生的话除了自谦,是很公允的。 在同一封信中,鲁迅先生还总体上评说了此事:"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这样清醒地估价,虽然国人听来不会太顺耳,但我以为就在今天也是不移的事实。我们不必因他人,甚至名作家大江健三郎的随便说说就信以为真,就像我们听他说鲁迅在泰戈尔获奖不久之后就去世了一样。 《中华读书报》2000年9月25日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