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文学之鬼”——宇野浩二

作者:王述坤 文章来源:日本新华侨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23 11:54:29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宇野浩二(1891–1961),本名宇野格次郎,生于福冈市南凑町。育英第一高小毕业后,经大阪天王寺中学,后到东京入早稻田大学文学部英文科。他3岁失去父亲,4岁即搬到大阪,在大阪度过了青春时代。从中学时即有志文学,经常给校友会杂志《桃荫》投稿。大正8年(1919年),宇野浩二以一篇小说《库房中》一举跃上文坛,并奠定了作家的地位。

其后,他的创作活动一发而不可收,1922年发表了《做梦的房间》《山恋》,翌年发表《出租孩子的店铺》,更加声名鹊起,接着又发表《枯树风景》《思川》《才疏智浅》等,著作越来越多,以至被人们称为“文学之鬼”。

宇野浩二还是个感情纤细而多恋的作家。恋情大多被他提炼成小说,其内容和写作技巧也不尽相同。《苦的世界》描写了主人公为妻子歇斯底里所烦恼之苦;《孩子的来路》以冷彻的笔触描写了领养非婚生子的心路历程;《山恋》描写了对在遥远的诹访的艺妓的情思;《思川》则描写了二十余年来梦境般的恋爱。其中《苦的世界》尤为精彩。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不能画画的画家“我”,所受其歇斯底里情人折磨之苦。作者以灰暗而又滑稽可笑的笔触写出了性情古怪而又为人忠厚的下民百姓们的悲欢。

宇野浩二的写作风格是悲壮且不乏幽默,以独特的笔法娓娓道来,写出了人的真情实感。他曾说:“有梦和诗才有人生,有诗和梦才有文学。”他在作品《清二郎——做梦的孩子》中写道:“当孩提时代的生活浮现在我的脑海时,我无从判断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我的梦。这样的我,油然感到所有的事实都可以看成梦,所有的梦又都可以看成事实。”他说:“我一直是愉快地写小说,并常常萌发出一种诗人般的心绪,带着唱歌般的喜悦来写作。”宇野浩二善于从自己身边的生活中提炼题材,将梦幻和空想写得像真的一样。《山恋》《出租孩子的店铺》《各种老人》《军港进行曲》等都具有这样的特色,都被认为是佳作。

值得一提的是宇野浩二还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精神力量很强的良心作家。1949年8月发生了著名的“松川事件”,当局借此残酷镇压工人运动,疯狂地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共产党员。宇野浩二和广津和郎一起一直坚持旁听审判,发动了六十多位知名作家、文人署名给审判长写公开信,宇野浩二还专门写了《世上怪事》,终于迫使有关方面将裁的判决否决,发回仙台高裁重审,并最后宣判所有被告无罪。

宇野浩二一生有很多可笑而又滑稽的怪癖,但也有义无反顾的对抗强权的义举——。

怕雷又怕狗

据作家广津和郎回忆,当看见闪电时,就找不到宇野浩二了,到轰隆隆打雷时,他早已钻进壁橱里了。你大声喊:“没事了!”他恐怕还要继续在壁橱里呆上5分钟。

宇野浩二最讨厌的还有狗。他住在菊富士饭店时,一会儿给前台打一个电话:

“能不能给我看着点儿?大门前有一条狗在那里转悠呢!”

“啊,你是说我们家的约翰吗?”

“不!不是约翰。是一条古铜色脏兮兮的野狗!面目狰狞,说不定是条疯狗呢!”

剪刀加糨糊

宇野浩二有一个习惯,就是书房特别乱,到处都是纸片,他自己在纸片中间腾出一块能放下被子的地方来睡觉。如果有客人来访,客人要是将散乱的纸片推一下,宇野浩二会立即加以制止:“就那样放着,千万别动!”

宇野浩二写稿子也很特别,一般人写错了或想加进什么,都在稿子上涂涂抹抹加以修改。而宇野浩二则不然,他所有的修改和添加一律使用剪刀加糨糊,搞得跟孩子们做的手工差不多。所以编辑们看宇野浩二的稿子,都感到吃力。后来他的手指生病,就只好自己口述,叫自己的弟子水上勉来写,再加上人已经老了,稿子更加难以卒读,也难怪编辑们很有不平了。

订正癖

宇野浩二还一个癖好,那就是订正癖。当他和编辑有事时,编辑作家臼井吉见明明住在他家附近,他却偏偏要到很远的邮局去寄快件,从来不用电话。不管是明信片、平信,还是挂号,他一律寄快件,有时,嫌快件慢干脆打电报;报社文艺部的记者刚刚接了他的稿件回到社里,宇野浩二的订正电报已经到了,电报内容是:请将某某页某某行的某某处,改成某某。更有甚者,有时一个地方居然要修改三次之多。

不仅文稿如此,有一次,记者专访他谈作家正宗白鸟,他就随口讲了一些,记者一如原样地记下来,刚回到报社,宇野浩二的订正快件早已经到了。

正义斗士

据作家广津和郎说,宇野浩二是个只知道文学其他一概不问的文人,但唯独对“松川事件”却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心和斗志。广津和郎说,宇野浩二关心“松川事件”比他本人还早;他俩当时均已年过花甲,但两人花费大量时间来阅读审判纪录及其他有关资料,不辞劳苦地去视察现场,多次地和被告人、证人及律师见面。他俩了解越深入,就越相信这个事件是凭空捏造。广津和郎写了《真实在申述》,宇野浩二则写了《世上怪事》,和广津和郎互相呼应。宇野浩二用的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文体,借故事体被告们控诉了他们的无辜被诬;难能可贵的是,宇野浩二还无所顾忌地用比喻的办法暗示出有美军有关人员插手。

当时由于当局大造舆论,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被蒙蔽。他俩的文章对舆论导向起了极好的作用,很多人看了他们的文章,才了解到这场冤狱的真相。

据广津和郎回忆,他们在去勘查现场时,要沿着铁路走很远的路。广津和郎考虑到终日深居简出,常年闷在书斋里写小说的宇野浩二恐怕吃不消。他回头一看,果然,宇野浩二一手提着上衣,正步履蹣跚地被落在后面。不过,宇野浩二正在吃力地往前赶。看到此情此景,广津和郎深受感动,更加强了要打赢这场官司的决心。

宇野浩二和广津和郎这种力量来自何方?来自一个作家正直的良心和崇高的社会使命感。1964年9月12日,就是在广津和郎、宇野浩二以及其他主持正义的人们的奋力抗争下,在全世界进步力量的声援下,这场历时15年的官司打赢了!全体被告被宣布无罪开释。正义终究战胜了邪恶。宇野浩二、广津和郎为正义而奋不顾身的斗争精神,则广为流传。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