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好书推荐】《和平之桥——畅谈人间教育》中文版发行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5 15:01:05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章开沅教授书评《和平之桥——畅谈“人间教育”》 《和平种子必定发芽》 池田大作与顾明远的对话录,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以中文正式出版。两位作者都是与我有多年深交的学界先进,而且可以说是同一世代的好友。我们都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都经历过日本侵华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创巨痛。相近的人生经历,艰苦的深刻反思,促使我们殊途同归,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终生为中日友好殚精竭虑。 全书的轴心与主干是教育,是池田先生一贯倡导的“创价教育”与“人间教育”,也是顾先生长期探索的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两位教育大家以世界的视野,对中日两国教育进行深入比较研究,并且针对当前教育的时弊给以确切的针砭,阐发了许多有关教育改革的真知灼见。池田先生继承牧口、户田两位大师的衣钵,以成功的多层次办学,把“人间教育”与“创价教育”的理念发挥到极致。顾先生长期从事比较教育学的教学研究,已是教育科学的领军人物,而且对于全国教育改革也有许多高屋建瓴的建言,因此本书现今及时出版,正好可以作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重要参考。 当然,全书的归宿,仍然是通过对话,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正如池田先生所说:“本书的书名定为《和平之桥》,其中有我个人所感。1974年,在我第一次访华时,我曾说:要建立一座庇荫子孙、坚如磐石的和平友好‘金桥’。……为了亚洲,为了世界,中国和日本绝对需要携起手来,因此必须是不朽不灭的和平友好‘金桥’,而支撑这座金桥的,是教育交流,是文化交流,是青年的交流。”顾明远先生也有同样的精粹话语:“教育是国际理解最好的途径。世界是多极的,文化是多元的,只有互相理解才能和平共处。教育要散播和平的种子,不要散播仇恨的种子;教育要搭建和平的桥梁,不要构筑仇恨的鸿沟。” 我也曾经参与搭建和平金桥的工作,并且深信通过对话交流而散播的和平种子必定会发芽生长。 由于1985年池田先生与汤因比博士的对话录《展望二十一世纪》以中文在我国出版,我对他可以说是神交已久。2005年12月中旬,我应邀访问创价大学,接受荣誉博士学位,并且开始长达3年的对话。2008年日本《第三文明》月刊“对话”栏目,全年连载此次对话,并先后以日文与中文正式出版,引起日、中两国乃至其他地区读者的广泛关注。正如顾先生所说,我们是在散播和平种子;也如池田先生所说,我们是为日中友好交流稍尽绵薄。 我幸运地亲眼看见我们散播的种子发芽。由于年老体衰,近年很少到海外旅行。但2007年应邀到台湾参加教育学的研讨会,在台北教育大学就看到当地创价学会的志愿者,利用会议休息时间开放有关维护世界和平的展厅。我在参观时被他们认出,并且受到亲如战友般的热情接待。2011年10月我应邀到香港参加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系列活动,当地创价学会的精英人士又闻讯赶来,与我达成以繁体字在香港出版的共识。经过他们的努力,很快就由商务印书馆以《历史与传承》书名正式出版。 这些传播都使我深受鼓舞,但最使我感动的却是以吉田咲纪为代表的那一群日本青年学生。吉田咲纪曾在我们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2011年6月毕业回国,在一家外语教材公司华语服务部就职,正式全身心投身日中学术友好交流工作。2012年8月,也就是在她离开武汉一年以后,突然给我寄来一封相当厚重的信,拆开一看原来是她与8位年轻友人共同阅读池田先生与我对话之后各自写的读后感。除一般人生感悟以外,主要是谈日中友好这个永恒主题。吉田咲纪首先说明,他们是以“重新认真思考日中友好来纪念日中友好邦交正常化40周年。”荒木桃子说:“今后我要更好地学习中文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做一名像池田老师那样的中日友好交流的使者。”她自己还举办了以“相联四十”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宫川咲说:“按您(指章开沅)所说的那样,现在不是坐着讲话的时候,而是站起来行动的时候了。我希望,现在我们两国青年人都乐意行动,而加强友谊。”松本忠之说得更为斩钉截铁:“我在中国呆了八年时间,越了解中国就越喜欢中国,我绝不会忘记像章老师、池田老师等中日友好的伟大先行者,带着‘饮水思源’的心态,感恩,报恩,努力推动下一代的中日友好。” 不必一一缕述,我们已经在这些年轻人的纯真话语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看到了未来。我衷心祝贺池顾两位大家对话录中文版的问世,并愿尽余生之力继续为池田先生开辟的对话伟业略尽绵薄。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