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川端康成传

作者:乔迁 文章来源:樱花下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8-31 5:15: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作品简析

关于川端氏的作品,我想另外写一篇专门性的文章,再来作较为深刻的分析,在这里为了使大家有个轮廓性的概念,我只简单的先说一说它的梗概。
    要想了解分析康成的作品,我们必须再倒回头来大略的考察一下新感觉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他们作品的特征。新感觉派运动,虽然似是以一九二四年(大正十三年)十月所创刊的杂志《文艺时代》为中心而展开的,可是它的成立也自有它成立的背景。那时的世界潮流,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欧洲文艺界呈现出精神危机的时候,所谓艺术上的虚无主义、未来派、表现主义等等破坏性的思潮,正方兴未艾。新感觉派,就是受到了这种世界思潮的影响,试求作“文体改革”以打倒既成文坛的一群新进作家所组成的派别。他们所表现的特色,是要以艺术的必然性,使新的语汇和诗的旋律的感觉,更加生动起来。也就是要把语汇的清新和观察方式的泼刺,一直延长到作品中脚色的态度,把异常敏感的官能享受,使之醇酵美化;要根据刹那间感觉的现实,用纤细的暗示和象征表现出来;要仔细观察内在的人生和意义。他们不但要建立起理论,而且要写出实际的创作。片冈铁兵在评论横光利一的《头和腹》一文的短评中说得相当好,他说:“他(利一)并不是仅以报导事实,便算满足的,他是把急行快车、小车站,和作者自身感觉的关系,在十几个字中,要描绘出它强烈的效果和泼刺性来。……”这几句话正可谓一针见血,道出了新感觉派的特征。
    新感觉派的这群作家,虽然后来有不少的人转了方向,像今东光的脱退,中河与一的转变到形式主义,又转向到国粹主义,片冈铁兵于转向之后再转到民族主义等等,然而康成始终守住这个新感觉派的大纛。如果稍稍了解了新感觉派的概况,再来观察康成的作品,那是虽不中,亦不远矣的。反过来说,如果从康成的作品里,来寻察新感觉派的特征,也会更鲜明的显现出来。
    可是,仅拿这一点,要想来观察研究康成的作品还是不够的。这又必须再从他文学承传源流上来少少下一点功夫。康成自幼便爱好《源氏物语》、《枕草子》等等日本的古典。他认为这些古典创造了日本美的传统,影响了以后的文学作风,支配了以后整个的时代。其中尤其是对《源氏物语》,他更喻为是日本通古至今最高的小说。他在《日本的美与我》一文中更肯定的说:“直到现在,诚可视为世界的奇迹,而应为海外所周知的。少年时代的我,虽然不太懂古文,但我所读的东西,亦还是以平安时代的古典居多,其中尤其是《源氏物语》,我觉得它已深探的印在我的心中……”他又把《源氏物语》喻作日本的和歌、美术、工艺、造园等等,一切美的食粮的源泉。这也可见到他所受影响之深了。此外,他对于佛教经典,所受的影响也是有相当深度的,这不但从他的作品中随时可以看得出来,而且在《文学的自叙传》中,他更开门见山地说:“我对东方的古典,尤其是佛典,认为是世界最大的文学。我对这些经典,不当作宗教的教训,而是作为文学的幻想来尊重着。”再其次便是他所受中国古典的影响了,本来“平安文化”就是大量吸收了中国唐代文化之后的产品;佛教文化也是由中国传来的。而日本的所谓“汉学”,更完全是研究中国的古典。在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之中,自然谁都无法脱离了关系。更何况在青年时代的康成曾以现代日文翻译过唐代的小说。
    关于康成的文体,本就引起不少的议论,如评论家寺由透氏就认为川端氏,几乎完全没有自己的文体的(见作家私论)。甚至最敬服川端氏的三岛由纪夫,也认为川端氏是“无有文体的”。可是山本健吉氏,在他《川端康成人与作品序说》中,曾作了一个很好的解答,他说:“川端氏虽然未改变新感觉派的方法和意义,但他文学是多样的;他虽然受到王朝文学的影响,可是他的文体并不像谷崎润一郎似的文句那么长(据波多野完治氏以“山音”为对象,统计结果,句子平均字数为二五、六字)。宁可说是像志贺直哉氏、武者小路实笃氏似的,一段段的切开来。这不是故事的文体,而是汉文的文体。”这“汉文的文体”五个字,也许可以说明川端氏和汉文间的一部分渊源了。
    在康成的文学作品之中,他还有几个特殊的特色,其一就是所渭“孤儿的感情”,尤其是在他初期作品之中,更表现的特别浓厚,这当然是由于他自幼便失去父母,未壮又失掉祖父母,孑然一身,伶仃孤独所形成的。其次,便是他对女性的感情,也似乎特别敏感,这或许也是由于他自幼失去怙恃之所致吧?!康成的作品,可说是会合了上述各种要素,并以东方的虚空,日本的玄幽,把日本的美和日本的语言文字发挥了最高功效的表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