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谷崎润一郎的《细雪》

作者:慎琴 文章来源:樱花下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9-22 1:34: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这是一部描写大阪船场旧式家庭四姐妹的长篇小说。姐妹四人一起玩耍、一起购物、一起看戏,过着富裕的生活,但是,到了同异性接触的年龄,各自的命运便开始不同。小说精彩地描写了她们的人生。

  四姐妹对于异性的感觉,同四季的流转十分合拍,舒缓自然地发展着。这正是这一作品的特长。跟季节的转换一样,她们的感情和生活也逐渐地变化。实际上,自然的变迁同人类生活、情感的变化是不可能互相影响的。但谷崎在描写姐妹们的生活时,这种关联却显得那么理所当然。我认为这是《细雪》最大的意义。

  萨特访日的时候,曾经在电视节目中同日本的文艺评论家对谈。我至今仍然记得,当问到日本现代文学中哪部作品好时,萨特的回答是《细雪》。

  那时,萨特好像评论说,这部小说出色地描绘了日本女性的日常生活以及她们的生存状态。也就是说,他认为这部小说塑造的是日本年轻女性的典型形象。记得当时我想,萨特这个人真了不起,真是个懂文学的人啊。

  即使我们在阅读时没有注意到,《细雪》也确实生动地展现了日本的风土和生活特色,细细想来便能体会到这一点。在日本的现代小说中,《细雪》这种悠然舒缓地叙述故事的节奏是非常富于特色的。这种缓慢的节拍,同登场人物的心理活动相重叠,便营造出了一个特异的世界。要说这一特色从何而来,我认为是来自谷崎曾经翻译为现代日语的《源氏物语》。晚年的光源氏住在六条院,将庭院划分为春夏秋冬四部分,根据妻妾们的性格分别让她们住在不同的庭院里。只要想想这一场景,就能明白《细雪》从中所受的影响。

  四姐妹每个人都富于个性,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是自由奔放的四妹妙子。在恋爱遭到父母反对时她坚定不移,离家私奔。她的形象异常鲜明强烈。相反,三女儿雪子给人的印象却很淡薄。她虽然漂亮,但没有什么光彩。由于姻缘不成,总令周围的人焦急不安,虽然接连不断地相亲却始终没有结果。尽管她端庄美丽,却不具动感。

  《细雪》赋予了每一个女性以近代的个性。同时,为了形成四季推移式的有条不紊的韵律,作者安排她们作为大阪船场富裕家庭的女儿出场,这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作品并不是为了描写资本家的生活才创作的。小说充分地写出了四姐妹的性格差异与她们不同命运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写出了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

  把一般观念上非正常的性爱作为主题,这是谷崎润一郎初期作品的特点,施虐与受虐、物恋(物体崇拜)、同性恋等等。这些作品作为谈资十分有趣,但那时我尚不够成熟因而不很理解。后来当谷崎进入古典的世界、继承了日本传统之后,我才逐渐理解了他小说的趣味。然而,总体而言,谷崎是我难以理解的作家。相比之下,川端康成要容易理解得多。当然,谷崎是不可动摇的大家,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中期以后的作品中,可以说《细雪》是最为出色的。

  我一直希望,过一段时间再看看《细雪》中登场的女性们在那以后的人生样态。我总觉得,经过生活的磨练,承受种种美丽、丑恶与污秽之后,她们每个人的命运会清晰起来。也许到那时才真正脱离了《源氏物语》的影响,而成为日本版的《女人的一生》那样的作品,将无疑是接近莫泊桑的现实主义的。以谷崎润一郎的力量,应该能够做到。对我来说,《细雪》的舞台———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地区的风土,是不易了解的。但是我认为,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比之以京都为中心的关西更为古老,如果说京都是平安朝,那么大阪则是奈良朝以前了。

  扯点儿闲话,最近看电视的时候,感到现在是关东和关西混合的时代。印象中觉得关西的演艺人员一登场,立刻就会热闹起来。总之,他们能说会道、十分活跃。关东演员的语言比较平淡,与此相比,关西演员的语言和动作都富于节奏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究竟是为了什么才这样表演呢?仅仅考虑表演本身的意义是难以理解的。

  价值恰恰在于这杂乱而强烈的节奏,那样的表演显示了对这一节奏的信心。那是奈良朝以前的关西的特色。如果将这一特色置换为理论的意义或理智的意义去接受,就会产生错误的判断。在阅读《细雪》的时候,我就有上述感受。小说中存在着一些意思不明确的语言、初次读到的名词、难以抓住语感的会话等等。但是,这是由于作者谷崎有意无意地在作一种努力———致力于避免故事的情节发展超越故事的强弱节奏。从这一点来说,《细雪》并非因为故事发生的舞台,而是在本质上就是关西风土的产物。

  谷崎为什么移居到了关西呢?东京的小说家跑到关西去是怎么回事呢?虽然我也不很清楚,但说不定是因为喜欢关西的这种强烈的节奏感,喜欢关西的语言、关西的女性、关西的空气吧。这些要素成为《细雪》充足的养分,在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节译自《日本近代文学的名作》)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