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当代短篇小说选》序

作者:李芒 文章来源:樱花下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9-22 16:44: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战后的三十余年,是日本历史发展的一个带有转折性的新时期,是日本军国主义战败后资产阶级民主空前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达到高度现代化的历史时期。时代的沧桑,社会的嬗变,都在这一时期的日本文学中有所反映。

  战后日本文学,从题材、风格和整个倾向来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从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六五年,从美国军事占领走向实际上独立自主的第一阶段,以及从一九六六年迄今日本走上经济复苏、进而成为现代化经济大国的第二阶段。

  战后三十多年来,中日两国人民继承历史传统,进行了广泛的文学艺术交流。这一时期内,我国出版了上百种的日本文学作品的单行本,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日本短篇小说、诗歌和散文等,受到了广大中国读者的重视。这部分上下两册出版的《日本当代短篇小说选》,包括三十六位作家每人一篇作品。由于所选的作家有一定代表性,作品题材多种多样,艺术方法千差万别,将会引起我国读者新的更大的兴趣。

  这三十六篇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一九四五至一九七五年这三十年间日本人民的各种动向,反映了人民群众从战争的废墟中站立起来,从军国主义压迫的噩梦中清醒过来,医治战争的创伤,为争取民族独立、民主和自由而斗争的过程。反映了在面临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下人民的生活和情绪。同时也比较集中地显示出日本当代短篇小说发展的一个大致的轮廓。

  日本当代文学的一个特征是流派较多。老作家,特别是战前的许多中坚作家在战后都打破了沉默,重新拿起了笔,十分活跃;新一代作家在战后出版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不断涌现。在谈到某一作家属于某一流派时,很多时候一下子是难以做出明确判断的。比如,有些作家写过属于现代派文学的作品,但也有一些作品是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

   战争期间被迫停止写作或受到程度不同压抑的成名作家纷纷恢复写作,相继发表作品,是战后文学第一阶段的一个突出现象,引起读者注目。这里收的正宗白鸟、谷崎润一郎、野上弥生子、广津和郎、石川达三、丹羽文雄、井伏鳟二和阿部知二等人就属于这一类。

   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战争期间和战后日本人民的悲惨遭遇及其对侵略战争的谴责。在《战争受害者的悲哀》里,正宗白鸟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写出了日本帝国主义者进行的侵略战争给日本知识分子带来的痛苦。野上弥生于的《狐》,以细致而流畅的笔触写了一个知识分子为避免参加侵略战争而躲到乡下去养狐的故事,反映了某些日本知识分子对侵略战争的厌恶。在《遥拜队长》中,作者井伏鳟二以幽默、漫画式的笔调,塑造出一个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旧军官,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性、残暴性进行了淋漓尽致的鞭挞与嘲讽。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总的倾向是脱离社会的现实,缺乏有意义的社会内容,致力于烦琐、平庸的生活细节的描写,采取“冷彻严峻的客观主义态度”,并提倡所谓“没有技巧的技巧之美妙”,反对批判现实主义的所谓“虚构的作品’。但是,这个流派中某些作家的具体作品,又不尽然。就以前面提到的《战争受害者的悲哀》而论,便说明正宗白鸟这位老作家虽然创作方法上仍然保留着自然主义的特色,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面貌的某些方面,并有所批判。

   丹羽文雄一般被称为风俗派作家。战后石川达三也发表过不少带有风俗派特色的小说。日本某些评论家认为,本来小说历描写的对象就是生活在一定时代的社会人,因此风俗描写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一面,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具体社会的风俗人情而存在。坪内逍遥的“小说的精髓为人情,世态风俗次之”这个论断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观点。而所谓风俗派,却是把这种本来是小说中的次要成分——风俗描写,摆在主要地位,对每个时代的世态风俗作孤立的反映,偏重于事件的叙述面不着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一派文学的特点多以恋爱生活为题材。这些看法,只是一般的分析,至于这类作家的具体作品,还必须做具体的探讨。这里收载的这两位作家的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面貌。尤其是石川达三的作品,如《人墙》和《日全蚀》等,均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有所揭露和批判。我们从本集中所选的《神迹》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批判精神的某些方面。

   战后,日本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所谓战后派作家,他们的作品引起社会上的重视。这一派作家有着这样几个特点:一、憎恶军国主义,反对战争,反对法西斯统治,主张个性解放;二、承认文学不能脱离社会潮流,主张文学必须具有社会性;三、对过去的创作方法持否定态度,想为当代文学创造出一种崭新的形式。有人认为他们虽然都直接受到过战争之害,但缺乏有组织的斗争经验,只有孤立地忍受战争重压的体会。所以他们虽然憎恶战争和法西斯统治,但并不想进行有组织的斗争,也不想把个性的解放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这一派作家在战后不久就从人性论观点出发,用心理分析和生理分析的方法,写了一批反战作品。尽管这些作家主观上并不一定明确地认识到这次战争的本质,而侧重于描写战场上的互相残杀和军营中的非人虐待,以及这些行为在人们的心灵上留下的创伤,甚至到了不可愈合的程度;但是,在客观上也不能不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的灾难(当然,其中有的也描写了战后日本社会生活的艰辛)。这里收载了梅崎春生、武田泰淳、安部公房和堀田善卫等人的作品。梅崎春生的《樱岛》,通过细致的心理刻划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驻扎在日本九州的一个岛屿上的士兵们的厌战情绪,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具有光荣的传统。它对发展日本无产阶级革命及其文学起了重要作用,对发展世界革命文学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战争期间,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压迫下,这个运动虽然受到挫折,也发生过一些偏差,但战争一结束,立刻又作为民主主义文学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尽管由于对当时的政治形势认识不够清楚,或者在总结战前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时候因为纠正“左”而产生向右转的倾向,因而也发生过内部带有路线性质的分歧,但总地看来,还是获得了一定的成就。

   这一时期,革命文学的绝大多数作品主要是揭露美军的暴行,反对封建主义残余和军国主义统治的罪行;也有少数作品正面描写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前者以宫本百合子的长篇小说《播州平野》、《两个院子》和《路标》,以及山代巴的《板车之歌》为代表;后者则以德永直的《静静的群山》为代表。这里收载的德永直的《来到农村的文工队》和半田义之的《第一个金毗罗节》都反映了共产党员深入农村的种种情况,可以看出那个时代革命活动的一些面貌。壶井荣的《一层纸》和中野重治的《萩镇的“描家徽铺”》均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的灾难,而两者又具有迥然不同的风格:前者构思缜密,刻划细致,给人以形象鲜明的感受;后者以散文式的笔致在轻描淡写之中,唤起人们的种种幽思。西野辰吉的《不下蛋》则以简洁的笔墨深刻地揭露了美国军事基地给日本农民造成的灾害。老一辈的女作家佐多稻子的长篇小说《树影》的中译本最近在我国出版后受到读者欢迎。这里的《时间》,抒情气氛浓重,文笔圆熟,显示了清新隽永的风格。同战后派有着密切关系的野间宏,在创作上主要采取的是现代主义和意识流的方法,但在其著名的长篇小说《真空地带》和这里收的《志津子的下落》中,却反映了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成就。后者以平易顺畅的笔致描写一个女学生为生活所迫,逐步走向堕落道路的身世。作者从教师的角度表现了对这位少女的深切同情,读后令人难忘。

   战前从事过一些写作活动,战后成名并在创作上颇有成就的作家中,收在这个集子里的有井上靖、水上勉,田宫虎彦和大田洋子等人。井上靖创作态度严肃,文笔凝练,刻画人物能在一般描述中突出个性,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描写情节,能于平铺直叙中显示深婉雄浑的美,让人掩卷之后为之神往。这里介绍的《一个冒名画家的生涯》就很能反映他的这个特色。水上勉则善于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往往从劳动人民的生活中攫取他们对生活的执着、对事业的热爱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把日本人民的特点表现得生动有致,长篇小说《红花物语》即有这种鲜明特点。田宫虎彦善于以清冽的抒情,描写在战争的黑暗岁月里人民群众的贫穷处境与遭受的政治压迫。这里收录的《足折岬》是这个作家在这一主题下的代表作品之一。大田洋于由于亲身经历过原子弹的轰炸,她的《到哪里去》以及其他一系列作品对原子弹受害者悲惨生活的暴露真实感人。

   纯粹代表战后新生一代的作家,相继登上文坛的为数众多。其中司马辽太郎,有吉佐和子、城山三郎和三浦哲郎等,基本上运用的是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并具有某些浪漫主义色彩。他写出不少好作品,受到日本读者的欢迎。司马辽太郎在他的历史小说中,重新发掘历史人物的思想和精神面貌,用大胆的想象和独特的手法来描绘他们,使他们与新的时代精神息息相通,本集中所选的《骏河夫人》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很好的范例。有吉佐和子在《三个老太婆》中挖掘了人物庸俗猥琐的灵魂,饶有深度地揭示出了形象的典型特征。这个短篇的成就表明作者非常熟悉战后初期动荡局面下日本没落的资产阶级妇女的生活环境。城山三郎的小说具有朴实、冷隽的风格。描写细致真切,语言纯净洗练,短篇的结构大多谨严,讲究布局,因而能收到余意萦绕的效果。三浦哲郎的作品,意境优美,抒情气氛浓重,流露着感伤、凄惘的色彩。《忍川》是他的代表作。

   远藤周作和曾野绫子同是受天主教影响的作家,风格却迥然不同。前者的《架着双拐的人》描写一个日本士兵由于被迫参加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罪,思想深处产生的忏悔感情,在一定程度上谴责了那次侵略战争的罪恶。后者的笔调轻倩灵活,文字简洁隽丽,感情细腻澄澈。她的作品充满了探索人生意义得不到解答的苦恼、怅惘和哀愁,间或还流露出对劳苦人民的同情。深泽七郎是一位风格别具、特色突出的作家。他的《木酋山小调考》是已被改编拍成电影的名著,它以偏僻农村的弃老陋习为题材,刻划了旧时日本农村的民不聊生和农民的深重灾难。

   大江健三郎、开高健、阿部昭、小松左京,大庭美奈子和森村诚一当中,只有大庭和森村属于第二阶段涌现的作家,其他几位作家均成名于一九六五年以前。这批作家的创作手法或多或少都受到各种现代主义的影响,侧重于追求情节的离奇和方法的新颖,本集所选的则是他们笔下的反映现实之作。大庭美奈子的《三只蟹》所描写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精神生活的空虚,因而到处寻找新的刺激等百无聊赖的情况。这篇作品以对话俏皮而受到日本文学界的注目。这些作家的作品在日本主要受青年读者的喜爱。

  总之,这三十六篇作品反映了不同流派作家的艺术手法、形式和风格。各篇作品的题材、境界虽有所不同,但通过这些作品,不难看出具有历史巨大转折性质的日本战后社会种种面貌,使我们得以进一步理解日本人民战后的生活,以及作家为追求美好生活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当然,日本战后的作家及其短篇小说,数量之大是十分可观的,这里只介绍了其中极小的一部分,远远不能反映全貌。要做到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还有待于将来的努力。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