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学 >> 其他 >> 正文

日本学者怀念巴金

作者:未知  来源:人民网   更新:2005-11-9 10:30:0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巴金逝世时,日本的朝日、读卖和共同等新闻社都发布了消息,许多的媒体都有关于巴金的报道,知道巴金的人都为之惋惜。我正在日本大阪的关西大学做访问学者,为了表示心中的纪念,除向研究生们介绍巴金,还与日本的一些学者交谈,有的则通过第三者的关系,了解日本学者对巴金的真实感受。
  
      日本人有个习惯,不轻易对一个已故之人谈出自己的想法,但对巴金有些例外。关西大学文学部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萩野脩二先生,巴金逝世后的第二天(10月18日)便在他的《秋凉》网页上贴出悼念文章。上世纪60年代,学生时代的萩野脩二曾听过巴金在京都所作的文学讲座,临别时还与巴金握过手,当时的感觉是巴金的手是那样的温暖,所以他说,巴金给他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一个手很温暖的人”。80年代初,巴金陆续发表他的《随想录》,开始中国国内有不少的微词,远在京都的萩野脩二敏锐地感觉到这部作品的意义,写了评论文章,高度评价巴金的爱国之心。巴金访问日本时,有人将文章赠与巴金,1984年10月7日,巴金在给冰心的信中提到这件事,说:“日本京都有个萩野脩二评论《真话集》,称我为‘真正的爱国者’,倒比某些厌恶我的同胞更了解我。”(《巴金书信集》第2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他多次和我谈到这件事情,感到巴金与冰心谈到“京都有个萩野脩二”,是他一生的骄傲!现在“日本京都有个萩野脩二”表示哀悼!
  
     另一位从60年代至80年代多次参与接待过巴金的吉田富夫先生认为:“巴老给我的印象是和蔼可亲但有信念的老人。从《家》到《随想录》,巴老一贯追求人性。他的追求给后人反而带来新的信念和勇气。尤其是贯穿《随想录》的强烈的自审意识,是除了鲁迅以外,其他的文学家所没有的,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遗留下来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吉田富夫先生是大阪佛教大学教授、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著名的汉学家与翻译家,莫言的《檀香刑》等都是由他翻译成日文的。他还回忆到1961年春天,巴老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团长参加了亚非作家会议东京紧急会议后访过京都,时在京都大学中文系念硕士一年级的吉田富夫参与了接待工作。“当时我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警察到处刁难,情况比较严重”,但他却为接待巴金感到荣幸。
  
    名古屋南山大学的中裕史副教授,虽然未曾与巴金有过谋面,但他读过巴金大部分著作,对巴金有较深刻的理解,他认为:“巴金先生是一位20世纪的时代亲历者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见证人。巴金先生在文学创作上做出巨大的贡献。他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而写作的《家》是读者最熟悉的,影响最深远的长篇小说。在晚年还完成了《随想录》。巴金先生也在文学研究上做出杰出的贡献。由于他的倡议和努力,中国现代文学馆在北京开馆。巴金先生的仙逝意味着20世纪中国文学告一段落。”富山大学历史学家涩谷由里先生则从历史的角度解读巴金,他在学生时代便读过《家》,认为巴金是一个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作家,新旧价值观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描写,有一种永存的魅力保留在记忆中。最近,他写作了从历史的视角研究《家》的论文《家的历史,情景的记忆》,将发表在山川出版社《历史地理世界史研究》杂志上。我所在的关西大学,校长河田悌一博士是研究中国思想史的著名专家,他用了四个字概括巴金的逝世:“巨星坠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11月08日 第七版) 


 

作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作品:

  • 下一篇作品: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媒推荐七部日本轻小说入门作

    日本明治时代可以靠写作维生吗

    林少华:村上春树审视的主题依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芥川龙之介

    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因患前列

    日本《产经新闻》闹乌龙称村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