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会的“下流”状态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田晓玲表示,这本书之所以在日本畅销,是因为日本民众的生活与书中所描述不谋而合,因此大家都很关注书中内容。
田晓虹介绍,80年代末日泡沫经济崩溃后,经济全球化,日本社会发生巨大动荡,社会阶层,就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意识也随之变化。就业体制发生变化之后,不少中老年人遭遇下岗,安定的体制被打破,生活压力加重致使日本中老年自杀率飚升,连续7年突破每年有3万人自杀,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3倍。
田晓虹说,日本年轻一辈出生于比较富裕的家庭,但大学毕业之后就业形势不好,低收入,无保障,随时面临被解雇,因此他们对生活失去希望,觉得努力也是无用功,而作者用调查资料和数据证明了这个现象,确切点中近10年来日本社会变动形态。
中国社会不能同日而语
虽然《下流社会》一书在国内也引发了对“中国是否步入‘下流社会’的讨论,但田晓虹坚定地告诉新民网:“日本的‘下流社会’现象和我们城市中白领的意识,是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问题,不能同日而语。”她解释道:“日本‘下流社会’是在日本经济高速成长后,进入富裕社会以后,由于经济全球化、泡沫经济崩溃、就业制度革命等一系列变化之后带来的后果。而我们正处于经济高速成长期,虽然我们许多城市中的白领有一些类似这些(下流社会)现象的表现,但是本质基础是不同的,根源是不一样的。”
不过,田晓虹告诉新民网,虽然日本的“下流社会”出现在达到社会共同富裕之后,是我国还未达到的阶段,但社会阶层的两极分化现象我国更为严重。“有一个调查显示,我国低于整个城市平均收入的人口占60%,而日本这个数字大约在15%”,田晓虹说。
引发中国学者全新视角
虽然我国并未步入书中所描述的“下流社会”,但《下流社会》出版之后,不但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社会阶层的广泛讨论,也开拓了一些中国学者的研究思路。季元说:“这本书的作者虽然提出了一个社会问题,但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原作者三浦展在这本书之后,又进行了很多研究出了书,我们之后也会引进。”
季元还告诉新民网:“这本书出版之后,有许多作者和我联系,他们开始制定写作计划,认为这本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从这个视角进行研究,归纳社会现象。相信这本书一定会带动出版界的一批图书。”
上一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