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代文学
日本文学史上,通常把‘大和时代’和‘奈良时代’称为‘上代’(古代前期)。自大和朝廷统治,约莫日本全国被统一时开始,直到平城京迁都的和铜三年(七一〇),定为‘大和时代’。这个时代的文学,大都是产生与劳动、信仰、祭祀等等的集团活动有着深厚联系的文学,还并未纪录为文字,只是作为传承给一族子孙并为其保存下来的口诵文学。这其中有祝词、神话、传说、故事等等。
自平城京迁都的和铜三年(七一〇)直至平安京迁都的延历十三年(七九四),则被称之为‘奈良时代’。由中国传入的汉字得到了实用化,开始使用了文字。当时传承于皇室及民间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被收录于当作国家事业而编撰成的《古事记》、《日本书记》、《风土记》之中。另外还有由于受到汉诗的影响而编成的《怀风藻》,以及不仅收录了集团性歌谣还收录有个性化叙情诗的《万叶集》也在当时编撰而成。
中古文学
自平安京迁都的延历十三年(七九四)至建久三年(一一九二)源赖朝在镰仓开始幕府,定其为‘平安时代’,并在文学史上被称之为‘中古’(古代后期)。
这个时代的初期,直至九世纪中叶,唐风文化极其受到重视,汉诗文也盛为传作,其间编撰有《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等等被称为勅撰汉诗集的作品。九世纪末,国风文化复兴,假名文字得到普及。和歌也随之复活,撰入了最初的勅撰和歌集《古今集》。散文中也出现了《土佐日记》、《竹取物语》、《伊势物语》等以假名文纪录的日记以及故事文学。到十一世纪末,摄关政治全盛时期,产生了以宫廷、后宫为中心的中古文学代表——女流文学。这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有《蜻蜓日记》、《和泉式部日记》、《源氏物语》和《枕草子》等等。
直至十一世纪后半时期,摄关政治变得无力化,藤原氏也失去势气,特别是以白河法皇成立的院政也不再施行摄关政治。由于这个朝臣社会的内部分裂,武士阶级开始持有实力。这个期间关于故事性的作品有《夜半的觉醒》、《滨松中纳言物语》以及短篇集《堤中纳言物语》和历史故事《大镜》;而关于日志性的作品则是《更级日记》备受注目。相对于这些朝臣性的文学,纪录平民故事的《今昔物语》以及集成了平民之间被传诵的歌谣的《梁尘秘抄》也相继产生。
中世文学
自源赖朝于建久三年(一一九二)的镰仓幕府创设伊始,直至德川家康于庆长八年(一六〇三)的江户开幕,此期段便是镰仓?室町时代,也就是文学史上所称的‘中世’。
自保元、平治之乱,历经平氏灭亡、承久之乱等,政权渐渐转为武士阶级。反映这种时代现象的《保元物语》、《平治物语》、《平家物语》、《源平盛衰记》等等的军记故事也在此时产生。另外,随着新佛教的陆续形成,法然、亲鸾、日莲、道元等等佛教也在民间广布,这在文学之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象这样从佛教性的无常观中理解人生、社会的《方丈记》、《徒然草》等隐者(草庵)文学也逐渐浮出台面。另外由于幕府设在镰仓,也形成了《十六夜日记》、《海道记》、《东关纪行》等等的文学作品。
再者,虽说这个时代的政权转移到了武士阶级,但期中仍有编撰了《新古今集》等作品的贵族存在。
元弘三年(一三三三)镰仓幕府灭亡后,时经建武中兴,直至足利尊氏展开幕府,室町时代幅跨了约莫二百四十年。这个时代,是伴随着南北朝的抗争、应仁?文明之乱、战国时代等等日往继来的战乱时代。在这之后,历经过安土?桃山时代,乱世才终于得到了统一。
在此时代初期,也就是所说的南北朝时代,著有历史故事〈增镜〉以及军记故事〈太平记〉等等,这些都是朝臣派的产物。在那之后,又形成了代表足利义满的北山文化和义政的东山文化的武家文化,并且以此压倒了之前的朝臣文化。武家文化是反映了传统的朝臣文化和新兴平民文化的文化。
在这个时代,由中古时期开始成型的连歌尤其的盛行,其中编撰有〈菟玖波集〉、〈新撰菟玖波集〉这样的准勅撰连歌集。另外,能乐、狂言也在此时盛兴起来。反映平民意识的伽草子的存在也很是受到注目。
近世文学
庆长八年(一六〇三)的德川幕府创设以来,直至它的灭亡(一八六七〉这段时期称之为‘江户时代’,文学史上则称为‘近世’。这个时代的特色便是,在严酷的封建社会体制之下,最下层阶级的商人不断地蓄积努力,以文学作者、读者甚至于主人公的身份登场的景象。
江户前期的文学是以上方(京都)为中心的,其中最盛期便是元禄时期前后。俳谐的领域,是由山崎宗鉴们的俳谐连歌,到贞门?谈林俳谐,再到松尾芭蕉的蕉风俳谐这么展开而来的。小说的体裁则是承接了前代的伽草子,其中假名草子,再者井原西鹤的浮世草子,代表着近世的文学予以登场。再则以近松门左卫门为中心的净琉璃,也在日本的演剧史上留有重大足迹。
江户后期的文学则是以江户(东京)为中心,其最盛期为文化文政时期前后。芜村?一方在俳谐领域大放异彩,另一方面,川柳?狂歌则是代表着大众文学。在小说界,各式作品也以着黄表纸、洒落书、读本、合卷、滑稽书、世情书等等多姿多彩的形态诞生了。歌舞伎则取代净琉璃占据了演剧界中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