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魁夷的名字对中国的读者并不陌生,他的日本风景画典型地代表了日本民族的审美特点:冲淡、自然、含蓄,分明是将东方文化的艺术真谛赋予了日本民族化再现。但对东山的文字,中国的读者却很少接触,所以,当我们打开面前这套六卷本“东山魁夷美文”时,一种由文字渲染而出的优美诗境悠然而生。你会感到惊诧,一个画家的艺术品格通过文字即能传达得惟妙惟肖,真正达到了“诗为心声、画为心境”的审美境界,其文字魅力跃然纸上。
漓江出版社出版的这套“东山魁夷美文”共分为六卷,收有作家自传、艺术随笔及旅游观感,同时收有作家的绘画作品彩图百余幅,黑白图四百余幅,涵盖了东山魁夷一生的画文创作,是极少出版的艺术家画文相结合的精品集。作为日本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文字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他的散文集在日本就很受欢迎,据说其散文在日本与川端康成并称“双璧”。而川端康成自己对东山魁夷的文字也有很高的评价:“正如他的绘画一样,他的散文将自然、人生、艺术三者巧妙地融合为一体,有对历史深沉的回忆,有对生命执着的追求,有对美的热烈的呼唤。东山先生说过,旅行、绘画和写散文,是他一生的三大要素”。当我们细读东山魁夷的散文时,的确感受到了一种唯美的艺术境界的吸引。与其他作家的散文最大区别是,东山的散文是与其画作融为一体的。他用极其简洁而又澄净的文字,记录了他对自然的沉思、人生的感悟。可以说,日本风景画是他的眼睛,他把最美的自然之躯完美地勾勒了出来;而散文则是他的心声,把最恬静、最诗情的心境传达了出来。透过东山先生的画与文,一个纯粹的艺术家的胸襟和才华毫无保留地向世界展示出来。
例如《与风景对话》一书中的一篇题为《一条路》的文章,其上方是一幅名为“路”的风景画,画面上,笔直的一条小路,伸向了远方,路的两旁是矮草丛生的斜坡。然而,就是这样一幅疏简而静谧的风景画,却让读者在画面之外感受到了一种丰富而热烈的人生背景。东山的文章一如他的画一样话外有话,文章起笔,他写道:“我心中有一条路”。接着便用平淡的语气,描写了他发现了一条清晨时的野外小路的心情及创作过程:“我创作这幅《路》时,在思考今后将走的路的过程中,有时也回首已经走过来的路。它是绝望和希望交织的路。既是漫游的尽头,同时也是一条崭新的路;是憧憬未来的路,也是怀念过去、诱发乡愁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上会有许多歧路,与其说是按照我自己意志的驱使,不如说是一种更加巨大的外在力量驱动着我。这种想法至今未变。但在我心中早已培育了要走这条路的意志,所以才形成这幅作品的吧。可以说,我的心灵一旦平静,我的方向也就相当清楚地固定下来了。这条路既不是明朗的骄阳普照的路,也不是笼罩着凄迷的暗淡阴影的路,而是一条在清晨微明中,平静安详地呼吸着的、坦荡的、自由自在的路”。当你读完了东山先生这些文字时,相信你已被作者虔诚的艺术实践和博大的人生胸怀所感动。所谓的“润物细无声”,就是如东山先生的文章那样在静谧中悄悄触动你的心灵,并慢慢从一己的人生体验中荡漾开去,牵引出你对人生之路的无限感悟。
东山散文的文字魅力就在于:在平淡的文字里,流淌着作者炽热的生命激情。作者的精神苦恼、生命困惑、自然感悟都是在不著一字中尽显出才思的风流。作者自己就有这样的自白:“也许越深刻地探求人的行为之善恶、剧烈和苦恼,就越发不得不采取纯洁而优雅的姿态”。
东山的此种艺术境界也即是他的人生境界,而要体味这种平淡中的高深,要达到这种境界,不经过大的苦难和折磨是不能的。或者正是东山的人生背景中有一种“惘惘的威胁”,他的人生里程中经过了苦难的蹒跚,才使他能以深邃的生命哲学支撑起瑰丽的艺术殿堂。东山曾经这样描述过自己:“我的胸中深藏着黑暗和痛苦,但我没有把苦恼向别人公开表白过。然而,有着黑暗和苦恼的人,同时也是祈求灵魂的净福和平安的人。我的作品中所表现的静谧和纯朴的风格,抑或正说明我缺乏这些,才如此希望,如此进行切实的祈祷的”。经过黑暗的人,才知道阳光的明媚;有过苦难的经历,才备感生命的珍贵。东山魁夷的父母兄弟先后被病魔夺走了生命,而他自己又经过战争的离乱,但他却从灾难中走了出来,精神得以升华,艺术愈显圆熟,终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人生哲学及美学精神贯穿了东山魁夷的整个人生和创作之中,使其绘画及文字的魅力经世相传,走向永恒。
其实,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不仅仅是东山魁夷的艺术如此,对每一个成熟的艺术家来说,这都是一条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