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参加了大学院指导教授的60岁生日晚会,在日本过60岁叫做“还历”,意思是说人生从60岁重新开始,又回到了零岁。隆重庆祝“还历”是日本的传统,席间,一位熟识的老师向我这个外国人介绍日本人过生日的种种传统,末了,他突然感叹了一句:要了解原汁原味的日本,建议你多到日本的乡下去看一看,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里已找不着什么传统的东西了。”闻此言,我深有同感,我也确实很喜欢日本的乡下。
东京电视台星期天晚上的一档叫做《住到乡下》的节目,我是每期必看的。
节目构造大约是这样的:
一位艺人,按随机抽选出的邮政编码决定自己要去的地方,通常是边远的乡下,山沟沟或者海边小镇,他们一路领略当地风情,与村人聊天。最重要的一节是——找个自己当晚的落脚点,也就是说,要去敲陌生人家的门,对初次见面的人说:今晚让我住到你家好吗?这是个很有兴味的创意。有的艺人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很快就说服了对方,高高兴兴地登堂入室了,而有的人就没有那么顺利了,敲了一家又一家的门,就算天色已晚还是被礼貌地拒之门外——日本人拒绝人是绝对讲究技巧的,很委婉很客气。但最后总能被一户人家接受,也许对方是出于同情。
节目的第二部分就是艺人在陌生人的家里度过难忘的一夜。
首先他们享用主人准备的晚餐,从食物中你可以判断出日本各地的生活水平是差不多的,大家都很讲究食物的搭配,以米饭、鱼类和酱汤为主,还有各式富有当地特色的腌菜。男人们之间喝酒是少不了的,多为日本人钟情的啤酒,或浅酌,或豪饮,在推杯交盏中道出主人家的历史渊源和逸闻趣事,艺人们也推心置腹地向主人谈起自己的私事,谈天说地间,客人似乎成了这家的一分子。男人们谈天的时候,女主人洗浴缸放水,为客人铺被褥。都说日本人情淡薄,乡下人还是很讲义气,很有人情味的。
乡下的房子通常很宽敞,以和式为主,屋内设备也大同小异。很有趣的是,这个纪实性的节目,必有一个镜头,那就是客人其乐融融地泡在主人家的浴缸里,因为洗澡是日本文化之一,每天的“必修课”。节目的最后一节说的是第二天,“住村艺人”在离开之前,一定要做一件事以报答主人家,这叫做“一宿一饭的恩义”,有恩必返,这也是日本的传统之道。住在牧场的帮忙刷刷马槽,住在海边的补补渔网,实在没有什么可做的,也要为主人家画一幅素描……
我想这个节目只能叫做“住到乡下”,要是“住在东京”恐怕就行不通了,我很理解文章开头那位老师所说的“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里已找不着什么传统的东西了”,这里主要说的是人们心灵深处的东西。确实很难想像一户城市人家会接纳陌生人来住,拥挤的都市里,被时间追赶着的人们,哪还有心思敞开心扉面对陌生的你?
《住到乡下》这个系列节目虽然有着相似的情节,但我满足于领略美丽的日本各地乡下风景和淳朴的待客之道。看了这么多节目,我深深领悟了日本乡下人的人生,老老实实地种着自家的地,撒着自家的网,一年中要做的事全在计划中,包括未来也都在心中。我想起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一家电台的“罗刚事件”,主持人罗刚听到对方说“中国人素质低”,气愤地反驳了一句:“你敢对北海道的农民讲这话吗?”他的意思是说,你们日本北海道农民的素质不是也很低吗?我想罗刚的话太幼稚,对日本也太不了解了,北海道的农民说不定还藏龙卧虎呢,乡下的日本人比城市的日本人更懂得尊重传统,更有文化内涵。
我在想,如果在中国也搞这么一个节目,可行吗?
前些年,我走过中国的不少偏僻落后的农村,我觉得有的农民家如果住进客人,住的吃的都是不小的负担。前几天倒是接到弟弟的来信,他有些得意地说,最近离开大城市到农村当驻村村支书,村子里的许多人家都抢着要接他去住,为示公平,他只好住到村长家了。“抢村支书”的中国农民倒也耐人寻味。
年老的时候,我也想住到山清水秀的乡下,每天在自家门前侍弄七分地,经营五彩的菜园,当然有时也要把我心爱的两个巴掌大的笔记本电脑搬到田头,兴致高了,也往上面敲点东西。
到那时,请住到我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