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读荡气回肠《樱花煞》有感
|
|
|
|
|
自从儿子旅居东瀛之后,我也多次到过东瀛,渐渐开始对表现中日关系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最近买了一本新出版的《收获》杂志长篇专号春夏卷,一口气读完了边震遐写的《樱花煞》,觉得多少年没有读到过这类好小说了,真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最先吸引我的,是小说中的几个日本男女,有的可爱像天使,有的可恨似魔鬼,但个个又是鲜活的,立体的,不是让人一眼能看透的,更不是用一种道德标准能够判定他们谁对谁错谁好谁坏的。他们和日本列岛的文化背景融合在一起,让我感到真真切切,就像跃动在眼前一般实实在在。
就说女主人公夏惠子吧。她在十八岁那年的“花见”(赏樱)时节,只是为了报复爸爸抛弃病中的妈妈另觅新欢,竟用玩世不恭的方式招惹是非,鬼使神差般的爱上了比她年长十五岁又有过两次婚变史的中国侨民季炎如,不顾“破门”家规的威胁,一爱就爱得勇往直前。到了第二年的“花见”,她就告诉表叔松谷雄次郎,说要和炎如君一道去死,去跳火山口,死在今生今世最最幸福的时刻,死得像樱花凋谢一样地果断而壮丽,把最美好的爱永远凝固于永恒。幸好聪明的松谷因势利导,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樱花计划”,出钱资助她和季炎如作一次临终旅行,顺着樱花次第开放的步伐,从东京出发由南往北走,就像乘着樱花的彩云,一路巡礼日本的“樱花前线”,直到北海道的樱花凋谢,让她和季炎如好好享受一下人生的最后时光。就靠这段时光,季炎如就用为爱而生的理念,战胜了惠子为爱而死的理念,把殉情之旅变成了蜜月之旅。夏惠子与季炎如的艰难结合并且相爱到底,显示了一种超越民族隔阂的人性之美与文化之魅!
松谷雄次郎也是一个奇特人物。这位武士后裔看上去文质彬彬,对中国古文化崇拜得五体投地,还尊季炎如为书道老师,为了促使季炎如消除顾虑接受惠子的爱,竟设“女体盛”奇宴激发他的自然欲念;离别时,甚至提议用歃血为盟的中国传统方式,要与季炎如结为莫逆之交。可是,当后来因民族利益和人生信念发生尖锐冲突,同一个松谷就亲手用军刀将季炎如大劈成六块,弃尸黄浦江。
“迂夫子”季炎如也是一个令人掩卷难忘的人物。这位自称“夜行人”的学者,满腹经纶,说起话来口吐珠玑,幽默风趣,却屡犯“盛年幼稚病”,但又不屈不挠矢志不渝,在大难临头时表现了惊人的沉稳,不能不让读者赞叹中国文人威武不能屈的铮铮傲骨。
美丽善良的少女刘青燕,负载了往昔中国女人的悲惨命运。她在十六岁那年,作为结束村仇的礼物嫁给邻村族长的一个半痴儿子为妻。“冲喜”不成,反倒把自己也冲成了病人,最后独自奔进曾与情侣幽会过的山岙,裸身跳进清澈的溪潭中,静静地躺在彩色卵石上,好似一尊美女玉雕,结束了她短暂的一生。她的性格,与樱花精灵般的夏惠子形成了强烈反差,读了让人动容。
《樱花煞》中没有一个完人,却个个都是真人。即使写典型的军国主义分子,也不是青面獠牙状,而是讲究礼仪忠信,富有人情味,一点都不是有意作秀;只是到了需要为大和民族建功立业之时,便义无反顾地以命相搏,不是“仇讨”,便是“切腹”。联想到我们一些堂堂高官大吏贪赃枉法做尽坏事,临到末日也不觉得羞耻,还要厚着脸皮乞求宽恕,真叫人齿冷!
通过《樱花煞》所叙述的沉重故事,让我看到武士道精神形成的依据,看到大和民族凝聚力的由来;反观旧中国的积贫积弱,发人深思。难怪当年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感悟到中国的根本问题在于改造国民性,才毅然走上了弃医从文的道路。
《樱花煞》的语言朴实又隽永,有时像淙淙山溪,有时像汹涌海涛,却又不装腔作势。小说让我看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不光有着繁华和浪漫,还有着泪泉血波和奔突的地火。从中还能读到许多出色的场景描绘,如写日本关东大地震,可以感觉地壳晃动,烈焰炙烤;写武士老松谷切腹殉国,像能闻到血腥扑鼻;写钱塘大潮,似见玉城倾倒,气势磅礴,天地感奋;写浙东山乡的天螺湾,就像走进鸟语花香的童话世界。其中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画面,是写季炎如和夏惠子在临近大难的前夕,有过一次激烈争吵,通过年轻后辈彭永骏的巧妙劝架,写出了这对跨国夫妻间割不断的恩爱,让人忍俊不禁又催人泪下。
猜想作者大概在日本生活过很长时间,对日本的历史地理社会风情各方面作过专门研究,是个日本通,否则不可想像能积累那么多的东瀛知识和信息,并能对日本民族作出这样形象而又深刻的描绘,褒贬有度,许多精妙处简直让人拍案叫绝。难得见到过用这样一种核磁共振仪式的手法,来透析和描述中日两个民族的特质和差异。一部 20来万字的小说会给我带来这么多的思考和回味,是原先所没有想到的。
也有遗憾。特别是结尾比较匆忙,季炎如的死,死得壮烈,却没有展现,只用旁叙带过,很可惜;有的人物和情节,还有不连贯的感觉。这些,是不是在刊物发表的时候,因为受到篇幅限制作了大块删节的缘故呢?如果真是这样,希望早一点出版完整的单行本,我一定买来作为珍藏书一读再读。我不是评论家,只是一个普通的书痴,读到喜欢的书就爱直起嗓门喝个彩,招呼朋友们一起来共赏,如此而已。
谁想知道真实的日本和真实的日本人,谁想体验中日之间久久涌动着的爱与恨的潜流,那就请您去细读《樱花煞》吧!(曹 敏)
人民网日本版 2007年06月11日
|
作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上一篇作品: 日本古都镰仓的文学魅力
下一篇作品: 郭沫若眼中的日本 |
|
|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