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学 >> 其他 >> 正文

“2009笹川杯•感知日本”有奖征文大赛作品选登

作者:未知  来源:大连新闻   更新:2009-11-8 19:36:02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我几乎走遍了国内所有的鲁迅纪念馆,好像真的走过了先生的足迹。但我没有走过日本,因此这一旅程始终是不完整的。

  曾在北京的鲁迅纪念馆入口拿到一张日本仙台市的旅游推广宣传单。记得在日本留学的朋友说,仙台人很尊敬鲁迅。在上海的鲁迅纪念馆里,我看见一个日本女人和她的两个孩子,那位母亲指着鲁迅先生在日本拍的照片兴奋地招呼她儿子。我忽然很想探求先生情感的源头,很想知道当代日本人是如何看待先生的。其实,我一直都困惑于先生对日本的态度。鲁迅先生是坚决抗日的,同时也那么挚爱那个维新社会的文明,逝世前两个月甚至还和郁达夫相约去看日本的秋。

  从小到大,我们这些青年对日本的态度,总是表现出空虚的恨或者狂热的爱,或者摇摆不定的暧昧,从来没有过先生那样坚实明朗的立场。因此,当我愿意了解真实的日本的时候,总要想起鲁迅先生,想从他瘦小又伟岸的身上借鉴点什么。

  事实上,中国自身的高速发展已渐渐给予国人足够的胸襟和远见,来正视日本近代以来的崛起。当实践证明一个多边多赢的格局终究需要一个整体亚洲的利益来支撑的时候,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理性地看待日本。很多人都会说,对待日本这个与我们关系颇为纠结的邻邦应该理性客观,既不能忘记历史,更要学习其长处。这倒像多年以前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写的意思:“将华夏传统的所有小巧的玩艺儿全都放掉,倒去屈尊学学枪击我们的洋鬼子,这才可望有新的希望的萌芽。”(《华盖集》)

  然而,鲁迅先生最让人动容的并不在他的理性。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很理性地来分析中日关系,所谓“两分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些工具人人都会用,只要谈吐清楚就能口若悬河地发表一通见解,但我并不认为处理中日关系仅仅需要理性就够了。我真的喜欢鲁迅先生,以冷静著称的先生却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许广平批评鲁迅:“对有些人过于深恶痛绝,简直不愿同在一地呼吸,而对有些人又期望太殷,不惜赴汤蹈火。”(《两地书》)李长之说鲁迅“彻头彻尾是在情绪里的”。所以,我们看到鲁迅先生是如何看待日本的——他毫无保留地鞭挞那个凶蛮的法西斯帝国,同时也毫无保留地热爱来自那个国家真挚美好的东西。这两方面在先生都是自然而然的,是出自内心深处强烈的情感,而不是先行考虑了“两分法”。

  由此我认为,我们青年当中一些一时激愤的爱国情绪,并无损于理性大局观的把持。比如我明明看到有朋友会在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的时候在网上联名声讨甚至喊出“抵制日货”之类的口号,但在现实生活中对待身边的日本同学却依然热情友爱,对来自日本的先进技术与理念依然毫不吝啬赞美之词。我以为,这乃是在有意无意中真正践行了先生的主张。坚持自己的立场,同时待人待物纯洁真诚,这是中国青年对待日本乃至一切事物都应该有的态度,这也是鲁迅先生的态度。

  读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我胸腔中总不自觉地荡起一股暖流。虽然先生是受屈辱离开仙台医专的:“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就不是自己的能力了。”(《朝花夕拾》)但在这篇文章里,这种屈辱所引发读者的悲哀和愤怒,似乎都被文中藤野先生的友爱温柔地抚慰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爱与恨都是坚实明朗的,他并不单一听从理性来排斥或接纳什么。正如有人说鲁迅先生对国人太苛刻,其实恰恰相反,他之无情是出于有情,鲁迅先生对国民和国民性的洞察不仅出于精密头脑的精密分析,更来源于强大丰盛的爱。

[1] [2] 下一页  尾页


 

作品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 上一篇作品:

  • 下一篇作品: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村上春树《骑士团长杀人事件》

    日本作家到底多有钱,看看村上

    日媒推荐七部日本轻小说入门作

    日本明治时代可以靠写作维生吗

    林少华:村上春树审视的主题依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芥川龙之介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