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5月22日,日本“一高”一年级(相当现在高三)学生藤村操(1886-1903),以16岁零9个月的年龄,在日光国立公园的华岩瀑布投潭自杀,这位学子是东京帝国大学预备校的天之骄子,他是出于何种原因才熄灭了自己的生命之火呢?
藤村操当时与后来著名的安倍能成、野上丰一郎等同窗,夏目漱石是他们世界史的老师。红颜美少年藤村之父是北海道屯田银行的总裁,早年自杀而死,藤村操及其弟妹是由母亲一手抚养大的。其叔父是东京高师的教授(博士)。藤村操自幼头脑聪敏,喜爱读书,酷爱哲学,跳级上的“一高”,是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据说5月21日早上,藤村操曾到一位姑娘家的门口,将信和书交给了那位姑娘而后走掉的。那本书是高山樗牛的《滝口入道》,书里他加了很多重点线。次日藤村操即失踪了。待到《万朝报》报道他的自杀并登载其叔父的祭文,已是五天之后的事情了。
让我们看一看藤村操的遗言:在他投水时岩石旁的树上,被削去树皮之处赫然写着他的“岩头之感”——
悠悠哉天壤,辽辽哉古今,欲以五尺微躯谋求此偌大之物,霍列肖(《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青年朋友,曾试图以哲学道理说服哈姆雷特而未成功)的哲学到头来有几何权威?万物之真缔唯一言以蔽之,曰:不可解。我怀此烦闷终至决死。立于此岩头,始知大悲与大乐一致,心中并无些许不安。
藤村操从日光(横跨数县的最大国立公园)寄给父母的信上说:
不孝之罪和亲情的眼泪共流,18年养育的洪恩寸时未忘,但因悟到此生于世无补,而决定投华严瀑一了此生。
他给弟妹三人的遗书内容是:
日本文学大致有三,万叶、源语、巢林子(近松门左卫门)是也。就中时代最近、用语最近通俗者,巢林子也。我虽不得解决人生问题徒然遗恨华严,然关怀尔等之亲情至深不逊他人。今留此信一则唤起尔等对文艺之注意,二则促进尔等认真探讨人生。
显然,藤村操是因为思考人生找不到答案而走进了死胡同自杀身亡的。分析任何问题离不开当时的历史,只要看一看当时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找出藤村操自杀的答案。藤村操生长的年代正是1894年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胜利到1904年日俄战争的胜利之间。甲午战争的胜利冲昏了一些日本人的头脑,日本国内国家主义思想、军国主义思想甚嚣尘上。然而,在国家主义思想泛滥之中,有知识有文化者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对“先国家,后个人”陷入了哲学的怀疑之中,认为应该个人重于国家。但是,长时期的因袭、强大束缚的惯性又使他们不能完全产生西欧那种自由平等的意识。于是,他们对人生陷入了苦闷,对疑问思索不出结果。藤村操的苦恼正是源于这里。
然而,1986年7月1日《朝日新聞》夕刊报道:当年藤村操的精神恋爱对象马岛千代在99岁死去后,家人发现了藤村操自杀前留给马岛千代的信,这封信被其儿子现东京工大名誉教授赠给了日本近代文学馆。报纸的结论是“过了83年的现在,“并非哲学的自杀,而是因为失恋”的可能性多了,因为发现了藤村操死前给他思慕的人的信和书”等等。
但是,即便那封信真的存在,最多可以认为藤村操的自杀动机里,不排除失恋的因素,应该说他在思考人生问题上走入了死胡同的当口,失恋的苦恼加重了他自杀的决心。藤村操的同级生安倍能成就断言藤村操的死因绝非失恋,而是因为思想问题。
纵观藤村操的自杀,首先,他的自杀并非是由于自杀者个人的精神因素,而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因素:藤村操为的是明治政府穷兵黩武没有了个人自由的空间,感到前途渺茫。其次,就是进入20世纪的近代后人权的觉醒。日本人从幕府的专制统治下获得相对的人权,对时代最为敏感的精英文化人敢于用自杀来表达对时代的不满。
藤村操的遗书中表达了一种对解不开人生真谛的消极和无奈,个人成分居多。特别是他在自杀前带着一本《泷口入道》(高山樗牛著、讲述平氏重盛手下武将藤原时赖因爱上下女横笛遭女方拒绝、父亲绝缘而遁入空门自起道号“泷口入道”,女方后受感动转而去追求反遭男方拒绝便也出家的悲恋故事),增加了他自杀的宗教色彩,显示了佛教的影响。“泷口入道”虽然是一个人的道号,但不知是否是巧合,藤村操结果不是真的从“泷”(瀑布)的潭口,走入了冥界“入道”了吗?
藤村操自杀前是秘而不宣的,他的死不仅引起了全国轰动,而且,日光华严瀑布深潭其后成了自杀名地,当年就出现26名效法者(其中11名自杀成功);藤村操自杀后的四年中,效法他自杀者达85名之多(其中40人自杀成功)。有“女藤村操”(松冈千代)、“藤村二世”(广岛15岁中学生)……大有“前仆后继”之势。
就连藤村操的同级生、后来有名的岩波书店的创始人岩波茂雄当时都差点自杀了。由此也可看出,在相同的思想、伦理观、生死观指导下的日本知识分子的“自杀文化”影响是何其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