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东京9月22日电(张丽娅 周欣一)初秋时节,旅日华人作家毛丹青携新作《来日方长》回国,人民网记者借此对他进行了专访。灰白头发、身着白色中式衬衫的毛丹青有着一种文人气质,健谈而又不失谦和。从新书谈起,到写作感悟、工作历程,言语之中,我们感受到了创作的智慧、生活的智慧。
双语记录《来日方长》
坚持不变之中的新尝试
《来日方长》是毛丹青的第二部双语作品,仍然延续了前几部作品的风格---记录生活、记录感受。毛丹青说,我常年坚持纪行文学,并非虚构文本,是因为我觉得我的生活已经足以大于虚构,足以让我来表达。
书中的手绘插图使这部描写日本的书更增添了几分”日系范儿”。这是毛丹青第一次将自己的儿时的爱好以及教学中的小手段——手绘插图融合到文学创作中。在日本从教的过程中,毛丹青发现手绘教材是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课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近年来日本的动漫、手账等文化元素在中国的流行,也是此次将手绘写进文学的一个契合点。
这本书定位为日语学习类书籍,除了双语、全文标注假名之外,还配有专业的日语朗读音频。毛丹青说,我作为日语作家,愿意把自己对于语言的掌握表现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给大家提供学习的可能性。
16年日语写作
“用你的语言来描写你的灵魂”
谈到外语写作,毛丹青说,重要的不是词汇的积累,而是在于词汇的组合。怎样与母语写作的人竞争,超越对方,怎么样为对方提供一个没有见到过的场景,他的做法就是“阅读” :阅读日常、阅读风景、阅读人生。“用他们的语言,用他们的思维、他们的视角、他们的所想所思,在一个共同的文化中去写。” “我用你的语言来描写你的灵魂,我自己在哪,不让你知道。”
评价自己的作品,毛丹青说:“在日语母语的圈落里可能会显得比较异端”。他会将一些中文的词汇直接运用到日语写作中,比如“鸡毛蒜皮”。“日语中没有这种说法 但我会真的这么写,‘鸡的毛 、蒜的皮’,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当我用来表示一个很琐碎的事情的时候,他们觉得很新鲜。用非母语写作需要一种勇气,需要进行挑战。”
在采访过程中,毛丹青一直强调一个观点:描写日本人、日本文化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智慧。“过去是中国看世界,现在是世界看中国,所以我们文人不只是要提供一种知识,更应该提供某种智慧。这个智慧就是从语言当中来汲取,了解别人是为了丰富我们自己,知己知彼智慧自来。”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