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学 >> 村上春树 >> 正文
村上春树与文学美德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读村上春树的“转型新作”《天黑以后》,书还没翻到结尾,又得知了此公的几则近况:一是说改编自他的短篇小说《托尼瀑布》(内地林少华先生的译法是《托尼瀑谷》,收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村上春树文集《列克星敦的幽灵》中)的电影,将于2005年7月29日在美国上映,而且他的上一本小说《海边的卡夫卡》译成英文后,进了美国的畅销书榜。 

二是《天黑以后》问世后在日本本土销路不好,比《海边的卡夫卡》业绩要差,甚至有评论说以村上现在的状态,已再难推出一本像当年《挪威的森林》那样受欢迎的小说…… 

三是在一家书店见到青岛出版社推出的日本小说家片山恭一的作品集,其中《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一书,据悉已成功取代《挪威的森林》,成为“日本有史以来最畅销小说”。片山恭一生于1959年,比村上整小十岁,崇拜大江健三郎和海明威,跟喜欢菲茨杰拉德、黑塞和雷蒙德·卡佛的村上春树形成有趣的对照。 

种种迹象表明,56岁的村上在步入老境的同时,也正步入文学史上许多成名作家曾经历的“成功瓶颈”———怎样在众望所归的情况下,推出一本接近甚至超出过去最好反响作品的新作,似乎成了检验村上能否最终成为当代超级文豪的硬件指标。 

不过在我看来,村上春树即便现在搁笔不写,也应该是属于此生无大憾的作家。他对文学史的意义在于,在一个文学越来越晦涩自闭的时代,顽固地维系住了一种与读者保持亲切沟通状态的写作,并在无数经典的阴影下,执著地在表达着自己对“严肃小说家”意义的另类理解:一种对时代温和而透明的抗议与逃遁。 

这么肯定地谈论村上,有点像要私自给他颁发诺贝尔文学奖。估计会让不少不喜欢村上小说的人不满。就我的阅读经验而言,小说写得过于顺溜的村上春树和米兰·昆德拉,这两个销路好得让人嫉妒到快流鼻血的作家,作品并非十全十美,有的毛病还很明显,但他们最了不起的一点:是用自己的文字,在一个文学已经不再处于公众瞩目中心的时代,让文学重新成为大家谈论的话题,甚至成为某种时尚元素———就像巴尔扎克、莫泊桑、毛姆在他们的年代曾经做到的那样。 

小说的阅读快感在迭经卡夫卡、罗布-格里耶、贝克特、博尔赫斯这些人用“深刻”、“实验”进行毁坏之后,可读性的恢复对于有抱负的严肃作家来说,已是一件近乎伟大的使命了。从这点讲,村上春树和昆德拉都是具有了某种文学美德的人。 

很欣赏村上对东方作家许多习惯的逆反———比如他每天晚上九点就睡,决不熬夜写作和过夜生活,而且还保持着锻炼的习惯;比如他说早年去纽约“自己找代理人,自己找出版商,自己找编辑……从来没有哪个日本小说家干过这样的事情,但是我感到我必须这样做。我不满足于做一个在日本很有名的小说家,我想试试自己在海外的能力。”又比如在“奔六”的年纪,老哥还能这样硬气地说:“我不认为自己属于文学界”,“我不跟文学圈或社团打交道,我跟他们是完全隔绝的,并且仍然在反抗那个世界”…… 

这样的小说家,在我当代的母语里可着实不多。 

来源:《东方早报》

[1] [2] [下一页]

作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村上春树有关SNS社会的“格言”在网上引发热议
村上春树新作《第一人称单数》开售 书店搭起书塔期待热销
村上春树时隔6年推出短篇小说集《第一人称单数》
村上春树担任DJ的广播节目将推特辑 用音乐带大家走向“希望的明天”
村上春树参加线下粉丝活动 表示“以后可能写长篇小说”
村上春树的侵华秘史和战后日本的反战文学
村上春树在《文艺春秋》刊登随笔散文 追忆父亲的一生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发文称父亲可能残忍杀害被俘中国人
村上春树:要把正确日本战争史传给年轻一代
村上春树谈及历史问题:要把正确日本战争史传给年轻一代
69岁村上春树向日本母校捐作品草稿 罕见露面
村上春树挑战电台DJ 8月带你倾听文学与音乐的故事
村上春树最新小说简体中文版首发
日本小说流行中国 东野圭吾热潮不退 
日本94岁女作家战胜村上春树 荣登今年畅销书榜首
近代日本棒球热与球迷村上春树
日媒:村上春树前排领跑诺贝尔文学奖博彩赔率榜
日本上市一周卖掉50万册,村上春树新小说中文电子版要来了
村上春树最新长篇《杀死骑士团长》中文简体版将纸电同步上市
村上春树新作揭南京大屠杀 日本急了 右翼恼羞成怒对其进行攻击
村上春树新作成为中日舆论焦点 为何不惧日本右翼
村上写南京大屠杀 日本网友:新书是不负期待的杰作
村上春树与日本文学的中国情结
村上春树写南京大屠杀 日本右翼不干了连续攻击
村上春树写南京大屠杀 网友:良知日本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