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学 >> 作家介绍 >> 正文

日本俳圣——松尾芭蕉

作者:未知  来源:日本新华侨网   更新:2009-12-23 10:35:24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俳句(在近世时期称为俳谐),是世界上最短的诗歌,由5、7、5三句17个字母组成,内有表示季节的季语,并有一定的音韵,吟诵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有音乐感,颇有一些我国宋词的韵味。受日本俳句的影响,如今不仅不少中国人在作汉俳,而且,西方国家的英俳、法俳、德俳、俄俳等也纷纷登场,简直形成了一个俳句热了。

俳风依时间前后分为贞门风(松永贞德)、谈林风(西山宗因)、蕉风(松尾芭蕉)、天明调(与谢芜村)、文化文政期(小林一茶)等五种。在松尾芭蕉(1644–1694)以前,俳句主要重形式,轻内容,滑稽、游戏的色彩很重,谈林风俳谐大胆引进谣曲、故事、古歌,发展了贞门风的技巧;然而使俳谐在俗语的基础上追求幽玄之美,重典雅、闲寂、枯淡,并作为用来表现人生的一种文学形式更臻完美的人,那就是松尾芭蕉。故而,人们提起俳谐,则言必称松尾芭蕉。松尾芭蕉留下俳谐1000多首,其中有不少达到了日本人童叟皆知的程度。比如表现寺院古池幽幽意境的《古池》:

寂寥古池塘。

青蛙纵身入水中,

古池发幽响。

还有刻在唐招提寺鉴真大师坐像底座上的名句:

新叶如滴翠,

我欲将叶执手中,

拂拭尊师泪。

这些都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千古绝句。

松尾芭蕉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他认为艺术比现实生活和社会更重要,他否定在现实生活中安居乐业的活法,从37岁起即义无反顾地抛弃了“孩子、妻子、家庭”的所谓俗人的幸福,却选择了一生无家无业、居所不定的自由放浪的生活方式。

松尾芭蕉生于伊贺(三重县)上野的松尾家,本名宗房,通称甚七郎。在故乡从小在城主“武士大将”藤堂家公子良忠处公干,良忠很喜欢松尾芭蕉,两人一起学习俳谐。因良忠师从北村季吟,松尾芭蕉也拜在季吟门下。季吟是松永贞德的高徒,所以,松尾芭蕉的俳谐是从贞门风起步。松尾芭蕉23岁时,良忠英年早逝。因为松尾芭蕉立志要当一个俳谐师,在他29岁(1672年)时,来到江户。初到江户的松尾芭蕉吃了不少苦,其后在日本桥附近的船町作为宗师盖起了房子,有了自己的地盘。然而,他很快就对这种宗师生活和当时俳坛主流谈林俳谐起了疑问。于是,他便在37岁时来到深川,栖身茅庐过起了隐居生活。本来松尾芭蕉的俳号叫“桃青”,在结庐生活中他非常喜欢院中芭蕉树那郁郁葱葱的叶子,便将俳号改为“芭蕉”,他的茅屋也就被称为“芭蕉庵”了。

松尾芭蕉的一生几乎都在苦旅中。他全身心地投入日本文化的传统中,在苦旅中构筑起自身的艺术。1684年8月到翌年4月,松尾芭蕉开始了他为时九个月的“风雨漫游”。出发时,他写出的俳句是:

风雨苦旅中,

纵成白骨心无悔,

野风透心凉。

在这次漫游中,给他留下强烈印象的是富士川边的一幕:秋雨连绵,混沌的岸边,一个被遗弃的3岁左右的孩子在啼哭,那生命已经宛如风前烛了。善良的松尾芭蕉身为异乡客,当然无能为力,但他还是拿出了盒子饭给孩子吃,并且说道:“你哪怕是吃上几口充充饥。并不是你的父母和你过不去,都是因为日子太苦了,他们才含悲忍泪将你抛弃,这都是你的命啊!”。这时,他听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猿猴的哀鸣,他吟道:

耳听猿哀鸣。

可怜弃儿岸边哭,

秋风何萧瑟。

然后颓然离去。这次旅行到四月才回到芭蕉庵。长期的外出使松尾芭蕉浑身长满了虱子,虱子还没有捉完,他就又想出发了。有俳谐为证:

肮脏夏衣衫,

衣上虱虫没捉完,

又生漫游心。

1687年,松尾芭蕉回到了故乡,从近畿地方出发,到美浓(岐阜县)、尾张(爱知县)一带,不久又到了信浓路(长野县)。1688年,1689年,1691年,他都是在外旅行。 就这样,松尾芭蕉一生进行了六次这样的苦旅,其中最有名的一次就是他46岁时(1689年)的“奥的细道(纵深小路)”的旅行,这次旅行几乎是沿着本州岛北部的海岸边兜了一个大圈子。他带着弟子河合曾良从江户出发,进行了150田的漫长旅行。在那须野,他们向农民借了马匹,走完了那段路将礼金拴在马鞍上,马一声长啸飞奔而去。在仙台和松岛,他们领略了平泉文化的氛围,这里是藤原氏“三衡”(清衡、基衡、秀衡)割据一百多年的故地,昔日的雕梁画栋还残留在金色堂中。他们并看到了悲剧的英雄源义经最后自杀身亡的旧地衣川,看到青青的夏草,百感交集的松尾芭蕉不由得吟出下列名句:

萋萋芳草地,

昔日殒命征人梦,

犹在草中藏。

后来他又到金泽、伊势,才结束了这次漫长之旅。俳谐纪行文《奥的细道》(纵深小路)可谓松尾芭蕉纪行文中的最优秀作品,其中不仅有对壮丽的大自然的吟颂,而且还更多地加进了表现人际关系的佳句。在这次漫长的苦旅结束四年后的1694年,松尾芭蕉5月打算去九州,而又踏上旅途,先到了大阪,9月又到奈良赏菊。从奈良归来后,他突然发冷、头痛,到了10月情况越加不好,便把情况通知各处弟子,弟子们都匆匆赶来,这时,松尾芭蕉自言自语地说:“我本以为我能在旅途中头枕黄土死在荒郊路旁,现在看来好像可以死在松软的被子上了。”弟子们听他这样说,心里都很悲伤。

1694年,10月8日深夜,松尾芭蕉突然叫弟子们笔墨侍候,弟子们拿来笔墨后,只见松尾芭蕉刷刷地在厚纸片上写下一首辞世俳谐:

旅途生病恙,

南柯一梦已枯竭,

野外苦奔忙。

松尾芭蕉人已经起不来了,然而,他的心里浮现的肯定是他一生的旅游。他的一生本身也就是不断追求美好诗境的一次苦旅。到了第三天,在小阳春的10月天里,在众多弟子的唏嘘之中,这位伟大的俳人长眠不醒了。松尾芭蕉这一生用自己的生命将原来的掌中玩物的俳谐,提高到了艺术的高度。

松尾芭蕉的苦旅即是修行。在这个过程中,他得到了“不易流行”四个字的艺术观。所谓“不易”即表示俳谐的根本精神永远不变;所谓“流行”即是变化的意思。表面看起来似乎矛盾,实际上是对立的统一。松尾芭蕉正是以俳谐永久不变的精神来表现变化的万物,达到天人合一、以不变应万变的调和境界。

长长的俳谐的头一句叫做“发句”,今天,人们就把这“发句”叫做“俳句”。明治时代,有正冈子规提倡的“写生俳句”的革新运动,其弟子高浜虚子(杜鹃派)和河东碧梧桐(革新派)主张不同,各有发展;到大正时代,高浜虚子又提出回归“花鸟讽咏”;到了昭和时代,出现了水原秋樱子、山口誓子的抒情俳句;在战中,“圣战”俳句、御用俳句跋扈,谈不上有什么艺术性;到了战后,西东三鬼、金子兜太等又将社会性引入了俳句。当今日本,俳句已成为“国民之诗”,谁都可以作。它陶冶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使人们的精神有所升华,这里当然有俳圣松尾芭蕉打下的基础。


 

作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作品:

  • 下一篇作品:
  •  
     

    相关文章

    松尾芭蕉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村上春树《骑士团长杀人事件》

    日本作家到底多有钱,看看村上

    日媒推荐七部日本轻小说入门作

    日本明治时代可以靠写作维生吗

    林少华:村上春树审视的主题依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芥川龙之介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