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学 >> 杂文杂说 >> 正文

《枫桥夜泊》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影响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20-11-9 5:41:56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以其空灵旷远的意境传达出诗人清寂孤单的羁旅愁怀,不但在我国流传极广,在日本也称得上是家喻户晓。通过这首诗,寒山寺一举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名寺古刹,被无数佛教弟子奉为圣地,高僧寒山的诗歌和事迹也借此在日本不断流传。“诗以寺为缘,寺以诗闻名”,古往今来,但凡日本人提起寒山寺必会一边吟诵《枫桥夜泊》,一边仰慕诗中江枫渔火、寒山闻钟的景象。


据日本学者考证,早在日本南北朝时期,《枫桥夜泊》就风靡于当时的知识分子阶层。元朝时《枫桥夜泊》被收录到《三体诗》中,被来中国游历的五山文学僧人中岩圆月等携带归日,对五山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由此在日本广泛传播且逐渐为人所熟知。五山名僧绝海中津的作品《文焕章归姑苏》中可以明显看到《枫桥夜泊》的影子:“十年梦断枫桥泊,吟兴正逢长乐秋。”室町时代,谣曲《三井寺》就化用了《枫桥夜泊》的诗句。江户时代,盛唐诗风盛行,《枫桥夜泊》愈发受到日本人的重视和喜爱。晚清学者俞樾曾言:“吴中寺院,不下千百区,而寒山寺以懿孙一诗,其名独脍炙于中国,抑且传诵于东瀛。余寓吴久,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造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由此可见,到了晚清时期,此诗连日本儿童都已耳熟能详。曾经风靡日本的流行歌曲《苏州夜曲》中也有“钟声鸣响的寒山寺”的歌词。而到了当代,《枫桥夜泊》则被收录在日本中学教材中作为日本中学生的必读作品之一,其在日本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基于《枫桥夜泊》在日本社会的深刻影响,大量日本游客对寒山寺心生向往,特地前来瞻仰心目中的圣地,离去时还要特意带上俞樾手书《枫桥夜泊》的诗碑拓片作为留念。张继这首咏苏名篇造成的盛况,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绝后,在其他名胜古迹中也极为罕见。近代学者陈衍感慨地说:“天下有其名甚大而其实平平无奇者。苏州寒山寺以张继一诗脍炙人口,至日本人尤妇孺皆知。”


据森本哲郎在《中国幻想行——以诗为向导》中指出,张继的《枫桥夜泊》是最为日本人熟知的中国诗歌,即使不知道张继之名,但提到“月落乌啼霜满天”,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成千上万首中国诗歌中,为何只有《枫桥夜泊》如此脍炙人口?俞陛云怀有同样的感慨:“作者不过夜行纪事之诗,随手写来,得自然趣味。诗非不佳,然唐人七绝,佳作林立,独此诗流传日本,几妇孺皆习诵之,诗之传与不传,亦有幸与不幸耶?”也许因为这首诗溢满了秋夜漂泊的思绪,抑或诗中的月、乌、枫、寺之钟,还有江舟的描写都与日本人细腻、敏感的内心相契合。


情与景的融合与相互衬托是《枫桥夜泊》这首羁旅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诗人勾画了天际残月、乌鸦悲啼、寒夜霜天、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来烘染游子的羁旅愁怀,“夜泊”和“月落”直指诗人深夜难眠。诗人特意选取了“枫桥”这一特殊的地点,“枫桥”即为落满枫叶的桥,既隐晦地点明了所在的季节,也为诗人满腔的羁旅之思蒙上了一缕秋日淡淡的哀愁,而这份哀愁与日本美学意识中的物哀、幽玄、寂灭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文学作品中,创作者通过自然风物,寄托缠绵的情思,产生心理上的移情作用。在日本,人们尤为关注自然的微妙变化,花朵凋零、树叶飘落、季节变换都能使人心中盈满诗意。“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静谧,而且传递出空寂悠远、苍茫清冷之愁绪。未见寺院而先闻钟声,这种感官上的体验却也给人带来时空寂寥之感,钟声打破夜的寂静,也牵起诗人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寒山寺并未出现在眼前,因这钟声而显得更加神秘幽远。在这首诗中,钟声已不仅仅是一种可感的听觉体验,更营造出一种引人沉思的幽远寂寥又含些许感伤的审美境界。《枫桥夜泊》全诗28个字,描绘的都是自然景象,几乎字字都可成一幅画,诗人并未在字面上提及任何自身情感,而内心的羁旅愁肠却通过这些画面萦绕在读者的心间,流露出淡淡的孤寂、飘零之意。这种含蓄朦胧之美正是日本人一直所推崇的审美意趣,故而日本人对这首诗歌抱以极高的评价。


除了沉醉于张继诗中所描绘的江枫渔火与夜半钟声的朦胧诗境,日本人对于诗中所提到的寒山寺也怀有独特的情怀。诗中提到的“姑苏城外寒山寺”指的就是位于苏州、始建于南朝的寒山寺。相传寒山寺之所以取“寒山”二字,是因为诗僧寒山曾居于此处。寒山钟情于在山林石壁之间吟诗作文,流传至今的诗作共计三百余首,均被收录于《寒山子诗集》中。寒山诗东传日本之时,正值日本镰仓时代末期,时局动荡,战乱频发。寒山诗中的无常思想和隐士情怀恰与当时日本文人想要逃避残酷现实、寻求精神解脱的愿望不谋而合,诗中所呈现的热爱自然、隐居山野的理想境界也让日本人由衷赞叹。寒山诗和《枫桥夜泊》在日本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的同时也使得寒山寺声名远扬,清代苏州籍著名诗学家叶燮曾认为:“唐人张继‘月落乌啼’一诗,人人童而习之。寺有兴废,诗无兴废,故因诗以知寒山。”现实中的寒山寺或许会因为朝代更替而经历起伏,但《枫桥夜泊》这首诗却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流传于文人甚至稚童的口中,拥有长久且旺盛的生命力,正因为“诗无兴废”,只要提及这首诗,人们就会想起诗中所描绘的寒山寺美景与高僧寒山、拾得的传说,并神往于这一古寺名刹。为了重现诗中所描绘的美景,还原人们心目中对寒山寺的美好遐想,日本人甚至在东京郊外的青梅山上,仿照苏州寒山寺筹建了一座寺庙,亦名“寒山寺”,并在附近的溪流上架起了“枫桥”。


《枫桥夜泊》这首诗因其独特的魅力,不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更让姑苏寒山寺一举成为誉满中日的古刹,引众多文人和僧侣争相求访,这种盛况也成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缩影之一。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日语教科书‘得体表达’引入差异对日语习得的影响研究”(2020SJA135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原标题:《《枫桥夜泊》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影响》


阅读原文



 

作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作品:

  • 下一篇作品: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山下英子新书出版 “整理”能改

    《我的七爸周恩来》日文版夺亚

    “真正的自我”在哪里?——评

    村上春树的侵华秘史和战后日本

    日本“小说之神”——志贺直哉

    村上春树向母校早稻田大学捐赠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