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朝日新闻网1月15日报道,有“日本纯文学最高奖项”之称的第140届芥川奖获奖者名单,于当日在东京揭晓。连续3年获得提名的30岁女作家津村记久子,凭借新作《绿萝之舟》摘得桂冠。日本文学奖获奖者的年轻化倾向,再次引起文坛的注意。
芥川奖是日本《文艺春秋》杂志社为纪念已故作家芥川龙之介,于1935年设置的纯文学奖(包括小说和戏剧),目的在于发掘、培养文坛新人。
近年来,日本各类文学奖获奖者的年轻化倾向引起了广泛关注,即使像芥川奖这样象征日本文坛最高荣誉的大奖,获奖者也不乏“80后”的新生代作家。今年30岁的津村在摘得芥川奖的新人中已属“高龄”。2007年,青山七惠凭借《一个人的好日子》获奖时只有23岁,而2004年获奖的两位少女作家绵矢丽莎和金原瞳,分别只有19岁和20岁,刷新了芥川奖的“最年少获奖纪录”。
年轻新人获奖的消息频出,使一部分人不禁担心:日本文坛是否也开始向市场化、浮躁化发展?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说明日本文坛在推新人、培养新人方面是颇有成效的。其中,各类专为推新人设立的文学奖功不可没。
日本文坛为新人设立的奖项种类多,且不论年龄、专业、之前有无创作经历,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的文学爱好者均可一试身手。小说、诗歌、戏剧都有相应的奖项,大多由各类文学期刊主办。对新人来说,获奖不仅可以提升在文坛的知名度,还可以获取继续创作的自信及经验。
将获奖作品“可视化”,是日本推广获奖文学的有效方法。众多获奖作品经大师之手改编后,成为更贴近民众生活的电影、电视剧、舞台剧、漫画,进一步提升了作品及作者的知名度。文学作品与电视电影产业相互促进,容易实现双赢。小说的畅销往往可以带动电影电视剧的高收视率,而影视作品的卖座也能提高小说的受关注度。如中山雅也的小说《东京塔》,先后被改编成影视剧,均成为经典之作。此外还有小川洋子的《博士的爱之方程式》、佐藤多佳子的《化为一瞬的风》,以及直木奖获奖作品、唯川惠的《间接恋人》等,均被改编成影视剧。
中国拥有广大的文学爱好者群体,在推广文坛新人方面值得向日本学习。当今中国文坛虽然新生代作家辈出,但大多停留在“青春文学”和“流行小说”层面,并未真正得到主流文坛的认可。中国缺乏真正有影响力的针对文坛新人的文学奖项,堪称中国文坛最高奖项的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获奖者多为进入创作成熟期的作家,新生代作家的作品很难进入评审视野。芥川奖之所以能成为日本文坛“跃龙门”最高奖,正因为它是专门颁发给“文坛灰姑娘”的奖项。“灰姑娘的文学奖”不是对知名作家的“事后追认”,它具有某种“预言功能”,让一些不为人所知但将被人熟知的作者浮出水面。中国目前需要的就是此类文学奖,获奖者可以富有争议,不是无可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