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学 >> 其他 >> 正文
日本书评报刊走向没落

    日本几乎没有彻头彻尾是书评的报刊,但是真正的书评大国,任何报刊都辟有书评版面,哪怕是登满红灯区广告的晚报。

    日本在19世纪末出现书评报刊,如《出版月评》。战后,《图书新闻》等3种书评报纸是左翼知识人的思想阵地,但80年代以来,说教似的书评变得面目可憎,读者零落。《书的杂志》应运而生,打出“脱教养主义”的旗号,聚拢一圈子读者。每期只登载五六篇短短的书评,余下的篇幅大都是书话、闲话乃至废话,可年轻人喜欢,已延续20多年。1994年杂志《达·芬奇》问世,但内容与其说是书评,不如说是娱乐,诸如“歌手今年爱读的书”、“卡拉OK唱得好的作家”、“适合女扮男装的作家”等。本来未超越前近代的书评报刊,亦步亦趋,跟着消费社会从“脱教养主义”到“耽娱乐主义”,一路没落下去。

    在日本说到书评,通常指一般报刊上登载的书评。过去有“书评三千”的说法,意思是书被报刊评一下就销路大开。尤其是《朝日新闻》书评版,编辑和作者纷纷寄书去,“敬请高评”,但现在这已经是神话,甚至越评越被人怀疑是托儿。《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三大报的书评都采用书评委员制度。以《朝日新闻》为例,现有书评委员21名(社内3人,外聘18人),任期两年。9名书评版编辑先从四五百本书中选出120余本,书评委员隔周集会,每人随意从中选取3本,经讨论决出一册,拿回家去写书评。文学家兼出版家菊池宽主张,书评要比读者多迈出半步,但书评委员多有所专,欠缺职业书评家对书本一视同仁的眼光,超前更不止一步两步。问题还在于,决然要写一篇书评时那本书还没读呢,过了门才看见长相,好赖都是它。书评不过是报刊的附庸,难以独立,更不可能形成文学家兼书评家丸谷才一所提倡的“书评文化”。

    村上春树说他不大读书评,归根结底原因在文体。《每日新闻》书评版基于媒体大众性,选书的标准是读来有趣,原则上不取学术书,并讲求书评本身应该是作品。评者处于作者和读者之间,用打动人心的文体对图书进行客观的介绍和主观的批评。对作者评头论足,对读者指手画脚,往往失之偏颇。

    书评可以有两类,一类醉心于文学或学术,另一类替出版说话,更关注书的销路。报刊书评往往被传统的出版流通所累,经常做马后炮。评者在图书上市后才得到书,等他发表书评时,滞销的书已退回出版社仓库;一旦其书评起作用,书重新上市,却时过境迁,读者可能又不买了。

    我之所以说日本是书评大国,因为它还有一种独特的书评样式,那就是称作文库的袖珍版图书后面的“解说”。少了它,人们甚至会觉得是“残品”。这样,每一本书都附有一个书评,可惜的是,那些“友情出演”或者“附骥尾”的解说大都是好话多说。至于前卫的不知所云,或者俗不可耐,简直令人疑惑评者根本没读书,更是日本书评的通病。

    日本的报刊书评似乎已无望再有所突破,而今又遭受网上书评的冲击。网上书店都设有书评,不是请专家来导读,而是任读者情不自禁地叫一声好,自由抒写。在出版的茫茫洪水中,如何获取和整理图书信息,发现值得广而告之的书,已成为书评第一关,或许网上书评对于闯过这一关能做点什么贡献。

作品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日本很可能正在重复历史!
早稲田大学“村上春树图书馆”即将正式开放 村上称很紧张
村上春树批菅义伟涉疫情言论:或许只看想看的
日本知名作家宫川东一:我直到30岁才知道,孙中山是我的外祖父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日本或将重复当年的历史
香港邦瀚斯展出多幅草间弥生早期作品
日本又是一年开学季:村上春树向母校新生发表别具一格的致辞
《枫桥夜泊》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影响
大江健三郎與日本的孟子民本思想
日本文学大奖揭晓:高山羽根子和远野遥获芥川奖、驰星周获直木奖
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确定 檎克比朗凭借《swan》获长篇奖
日本文学中的《史记》投影 是莫大的幸运与快事
日本芥川奖和直木奖候选作品公布 驰星周第7次进入候选名单
《They Are Billions》中文版和日本同步发售
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
鲁迅怎么就成了日本的国民作家?
日本文豪如何说 I love you
这本书,被许多人视为“日本文学的巅峰之作”
老舍作品在日本
村上春树参加线下粉丝活动 表示“以后可能写长篇小说”
日本平成时代文学的后现代图景
日本的“下流社会”作家
明治时代神秘书店什么样?日本元老级推理小说家为爱书人筑梦
村上春树的侵华秘史和战后日本的反战文学
日本古代爱情文学中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三则故事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