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学 >> 村上春树 >> 正文

村上春树最初登陆中国是以“艳俗”的面目出现的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日报   更新:2014-11-27 8:39:52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原标题:村上春树最初登陆中国是以“艳俗”的面目出现的


高仓健和村上春树


高仓健和村上春树并没有什么关系,一个已经去世,一个依然健在,属于不同代际的日本人。但两个人都在中国有过或有着极大的影响力,都和流行文化有关。高仓健代表的是“文革”之后,趁着历史机缘进入中国的日本大众文化,而村上则趁着上世纪90年代的社会氛围在中国兴起,两者都填补了中国流行文化的空白,并成为标志性的符号。作为一个后发性的现代化国家,中国接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输出的流行文化,接受其内在的精神影响,这几乎是必然的宿命。反言之,目前中国还不可能向日本输出高仓健、村上春树式的人物,并在彼国产生巨大而持续的影响。


今天看来,像《追捕》这部影片远算不上经典,当初在日本也没有多大影响力,却在中国产生爆炸式的轰动。除了高仓健的硬汉形象之外,影片向彼时的国人呈现了一副现代都市生活的形象,如私家车、私人飞机、高架桥、地铁、服装和发型等,这些曾让中国观众震惊。村上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实际上也就比《追捕》晚几年而已,写的也正是发达资本主义大都市的生活方式。与电影的符号化相比,村上的小说更具有内面性,写出了个人在大都市的精神和生活状态。


如果说高仓健已成为一个怀旧式的角色,而村上仍屹立于潮头,持续发挥影响力。这二十多年里,中国开始急剧的城市化进程,商业社会迅速膨胀,人们不再关心社会宏大叙事,转而专注于个人生活的营造,专注于装点个人精神世界。在村上春树之前,内地也流行过琼瑶、金庸的小说,但这两类小说属于农业文明的畅销书,逐渐跟不上时代的需求。村上的小说点拨个人如何在大城市中品味生活,更符合城市化浪潮的社会需求,正是都市白领和小资群体成为村上的拥趸。


相对于过去长期的集体主义思潮,回归个人化生活是好事。正如姜建强所言,村上小说里的“我”总有很强的私语性和个人性,这种内面式的生活方式强于外在性的社会价值生活方式,也可认为是对传统价值观的一个反叛和重生。然而,一味沉浸于个人的小世界里,用物质来装点这个小世界,满足于一己的情趣和悲欢,对广阔社会漠不关心,对现实问题视而不见,这就明显堕入犬儒主义了。村上小说的内在危机和负面影响,也正在于此。


村上心仪的作家是卡夫卡、菲茨杰拉德、卡弗等人,也汲取了这些人的文学营养。村上试图在流行文化的外壳里,装进纯文学的内容。可是,论写现代人的异化,他比不上卡夫卡;论写一代人梦想的幻灭感,他比不上菲茨杰拉德;论写普通人的现实窘境,他比不上卡弗。如果说村上还努力向纯文学靠拢,受其影响的中国年轻作家就远不如他,如卫慧、安妮宝贝、郭敬明之类,这些人借鉴了村上流行的元素,却离纯文学精神更远了。


上一页  [1] [2] [3] [4]  尾页


 

作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作品:

  • 下一篇作品: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村上春树《骑士团长杀人事件》

    日本作家到底多有钱,看看村上

    日媒推荐七部日本轻小说入门作

    日本明治时代可以靠写作维生吗

    林少华:村上春树审视的主题依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芥川龙之介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