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学 >> 村上春树 >> 正文
村上春树最初登陆中国是以“艳俗”的面目出现的



原标题:村上春树最初登陆中国是以“艳俗”的面目出现的


高仓健和村上春树


高仓健和村上春树并没有什么关系,一个已经去世,一个依然健在,属于不同代际的日本人。但两个人都在中国有过或有着极大的影响力,都和流行文化有关。高仓健代表的是“文革”之后,趁着历史机缘进入中国的日本大众文化,而村上则趁着上世纪90年代的社会氛围在中国兴起,两者都填补了中国流行文化的空白,并成为标志性的符号。作为一个后发性的现代化国家,中国接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输出的流行文化,接受其内在的精神影响,这几乎是必然的宿命。反言之,目前中国还不可能向日本输出高仓健、村上春树式的人物,并在彼国产生巨大而持续的影响。


今天看来,像《追捕》这部影片远算不上经典,当初在日本也没有多大影响力,却在中国产生爆炸式的轰动。除了高仓健的硬汉形象之外,影片向彼时的国人呈现了一副现代都市生活的形象,如私家车、私人飞机、高架桥、地铁、服装和发型等,这些曾让中国观众震惊。村上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实际上也就比《追捕》晚几年而已,写的也正是发达资本主义大都市的生活方式。与电影的符号化相比,村上的小说更具有内面性,写出了个人在大都市的精神和生活状态。


如果说高仓健已成为一个怀旧式的角色,而村上仍屹立于潮头,持续发挥影响力。这二十多年里,中国开始急剧的城市化进程,商业社会迅速膨胀,人们不再关心社会宏大叙事,转而专注于个人生活的营造,专注于装点个人精神世界。在村上春树之前,内地也流行过琼瑶、金庸的小说,但这两类小说属于农业文明的畅销书,逐渐跟不上时代的需求。村上的小说点拨个人如何在大城市中品味生活,更符合城市化浪潮的社会需求,正是都市白领和小资群体成为村上的拥趸。


相对于过去长期的集体主义思潮,回归个人化生活是好事。正如姜建强所言,村上小说里的“我”总有很强的私语性和个人性,这种内面式的生活方式强于外在性的社会价值生活方式,也可认为是对传统价值观的一个反叛和重生。然而,一味沉浸于个人的小世界里,用物质来装点这个小世界,满足于一己的情趣和悲欢,对广阔社会漠不关心,对现实问题视而不见,这就明显堕入犬儒主义了。村上小说的内在危机和负面影响,也正在于此。


村上心仪的作家是卡夫卡、菲茨杰拉德、卡弗等人,也汲取了这些人的文学营养。村上试图在流行文化的外壳里,装进纯文学的内容。可是,论写现代人的异化,他比不上卡夫卡;论写一代人梦想的幻灭感,他比不上菲茨杰拉德;论写普通人的现实窘境,他比不上卡弗。如果说村上还努力向纯文学靠拢,受其影响的中国年轻作家就远不如他,如卫慧、安妮宝贝、郭敬明之类,这些人借鉴了村上流行的元素,却离纯文学精神更远了。


上一页  [1] [2] [3] [4]  尾页

作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村上春树有关SNS社会的“格言”在网上引发热议
村上春树新作《第一人称单数》开售 书店搭起书塔期待热销
村上春树时隔6年推出短篇小说集《第一人称单数》
村上春树担任DJ的广播节目将推特辑 用音乐带大家走向“希望的明天”
村上春树参加线下粉丝活动 表示“以后可能写长篇小说”
村上春树的侵华秘史和战后日本的反战文学
村上春树在《文艺春秋》刊登随笔散文 追忆父亲的一生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发文称父亲可能残忍杀害被俘中国人
村上春树:要把正确日本战争史传给年轻一代
村上春树谈及历史问题:要把正确日本战争史传给年轻一代
69岁村上春树向日本母校捐作品草稿 罕见露面
村上春树挑战电台DJ 8月带你倾听文学与音乐的故事
村上春树最新小说简体中文版首发
日本小说流行中国 东野圭吾热潮不退 
日本94岁女作家战胜村上春树 荣登今年畅销书榜首
近代日本棒球热与球迷村上春树
日媒:村上春树前排领跑诺贝尔文学奖博彩赔率榜
日本上市一周卖掉50万册,村上春树新小说中文电子版要来了
村上春树最新长篇《杀死骑士团长》中文简体版将纸电同步上市
村上春树新作揭南京大屠杀 日本急了 右翼恼羞成怒对其进行攻击
村上春树新作成为中日舆论焦点 为何不惧日本右翼
村上写南京大屠杀 日本网友:新书是不负期待的杰作
村上春树与日本文学的中国情结
村上春树写南京大屠杀 日本右翼不干了连续攻击
村上春树写南京大屠杀 网友:良知日本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