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是日本著名作家,在文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两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为该奖候选人。日本著名比较文学研究家千叶宣一认为,“三岛与普鲁斯特、乔伊斯、托马斯·曼齐名,是20世纪四大代表作家之一”。美国的日本文学研究权威唐纳德·金认为三岛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天才作家”。美国一大杂志出版的《世界百人》,只有三岛由纪夫一人作为代表日本的艺术家被选入。
三岛在文学上探索着多种的艺术道路,集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于一身,特别是采取日本古典主义与希腊古典主义结合的创作方法,描写男性的生与死的美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各方公认的。其中《春雪》被誉为现代的《源民物语》。全世界已有二十多个语种翻译出版了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在不同国家几乎全部翻译出版了。
1985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经请示中央主管意识形态的负责同志后,出版了他的《春雪》。从那以来,国内许多出版社都出过他的作品,如《爱的饥渴》、《金阁寺》、《潮骚》、《天人五衰》等等。于1995年还出版了“三岛由纪夫文学系列”(全10卷),同时经多年的研究,笔者撰写了《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传》,以及出版了由叶渭渠、千叶宣一、唐纳德·金中、日、美三国学者合作主编的《三岛由纪夫研究》,对三岛及其作品进行全面的评论。国内外有影响的《世界文学》于1991年和《外国文学》于1994年还先后出版了“三岛由纪夫专辑”,《文艺报》、《人物》、《百科知识》等杂志对三岛其人及其文学作了客观的评介。这些书刊的出版,引起我国的日本学界、文艺界和读者的强烈反响。
三岛由纪夫在风风雨雨中走过来,在他35卷本的全集中,还有许多优秀之作尚未介绍过来,我们在这里仅选《禁色》、《心灵的饥渴》和《镜子之家》三卷,以飨读者。
三岛由纪夫与川瑞康成之追求女性美相反,他关注男性的魅力。男性的魅力搏动着他的文学生涯,他完成《假面的自白》、《青春时代》、《纯白之夜》、《爱的饥渴》后,就开始策划创作一部描写男色的小说,将其性倒错说推向一个新的怪异领域,以实现再构筑其理想中的男性美的宏愿。《禁色》(1951——1953)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
《禁色》分两部,第一部描写一个老作家桧俊辅的第一任妻子是窃贼,第二任妻子是疯子,第三任妻子是荡妇,三次婚姻都失败,同时又被几个情人所背叛,于是他认为这是由于自己的容貌丑陋而被现实、也被女性所拒绝。当他发现了英俊青年悠一是个不能爱女性的性倒错者,就让悠一与其寄予爱情的少女康子结婚,并让与自己相恋过的镝木夫人和恭子接近悠一,利用悠一的美的力量,让三个女性互相嫉妒和争风吃醋,对现实也对背叛过他的几个女性进行了报复。悠一与女性无缘,缺乏作为“现实的存在”的资格,他是借助俊辅复仇的惰念而开始了自己的生活的。第二部描写悠一试图不再借助俊辅的力量,按照自已的意志行动,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摸索一条构筑“现实的存在”的路。于是,他让妻子康子怀孕生产,同时又往来于男色的世界,过着两重性的生活。后来由于同性恋者的告密,让他的母亲和妻子知道了,在这紧急时刻,他得到镝木夫人相助而得救了。俊辅通过悠一对现实也对女性复仇的计划失败了。最后恭子受到悠一替代俊辅对她的诱惑和侵犯,镝木夫人目击自己的丈夫与悠一同衾的场面而绝望,下落不明,她们都遭到报复而落入悲惨的结局。这时俊辅自白自己也爱着悠一,他给悠一留下巨额遗产自杀了。但是,悠一却相信,正是这时候自己正式开始了作为“现实的存在”的新的生活。
三岛在这部作品里竭力在观念上树立男性美的理念,并通过构筑主人公使辅与悠一两人关系的精神结构,以推翻男人必须爱女人的古老公理,进而以日本武士时代爱恋女子并非男子的所为,来作为他的“理论”依据,企图创造出一个男人可以爱男人的“道理”。所以作家安排俊辅发现决不爱恋女性的悠一之时,看到了自己青春的不幸所铸造的幻化为实体的形象出现了——这就是悠一的希腊大理石雕像般的肉体。于是作为作家的俊辅,便以悠一的毫无欲求却又在生活上产生怯懦的心理,以在精神上达到生的破坏力与生的创造力的平衡,在绝望中产生爱。作家正是以这样一个俊辅作衬托,映现悠一的肉体完善的美、一种希腊式的调和美。
三岛由纪夫的《禁色》,抹去其表层的价值,可以发现他在深层中所要表述的真正意义在于:以肉体为素材向精神层面挑战,以生活为题材向艺术挑战,以及宣扬“在绝望中的生就是美”,以肉体的美为善,赞美全无精神性的野性。人们从中不也可以看出其美学的中心思想的逆反性格:“精妙的恶比粗杂的善更美”吗。作家本人说:“这是(我的)青春的总决算”。
《禁色》与《假面的自白》、《爱的饥渴》,不仅形成三岛文学倾向的怪异性,而且渐次酿成三岛美学的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的结合,开始迈进一个创作的新阶段,进一步展开其多采的文学世界。
以1951年第一次出访欧洲,特别是希腊的体验为契机,三岛由纪夫构筑起自己的新的文学模式,将肉体的改造与文体的改造放在同一的基准上。他潜心准备(包括心理准备)数月,写下了《仲夏之死》(1952)、《潮骚》(1953)、《金阁寺》(1956)、《宴后》(1960)、《心灵的饥渴》(原名《美德的踉跄》,1967)、《镜子之家》(1968)等优秀作品,这是三岛创作的旺盛期,三岛文学走向一个新的高峰。用作家本人的话来说。“我感到我完全结束自已一个时期的工作,下一个时期又在开始了……我感到自己仿佛也在成熟起来了。”
《心灵的饥渴》的女主人公节子,受父母之命与仓越结婚,夫妇生活发生龃龉,没有什么感情的反响,于是又与昔日的恋人土屋幽会、自以为任何邪恶的心只要停留在心上,就仍然属于美德的领域。当她怀了土屋的孩子之后,认为自己原先的想法和行为是“伪善”的,可是又觉得“只要生活在伪善的背后,对呼唤美德的人就不会感到心灵的饥渴”。最后她在美德的踉跄中回到了“没有回响的世界”。在这里,作家对节子“心灵的饥渴”的深层心理进行三岛式的考察。
此后三岛更是陶醉于希腊古典艺术,因为他觉得“古代希腊没有什么‘精神’,只有肉体和知性的均衡,‘精神’正是基督教的可恶的发明。当然这种均衡即将被打破,但在可能不会破的紧张中发现美的存在。”所以他惊愕于古希腊的“精神”反而没有占据肉体所占有的空间。“希腊人相信‘外面’,这是伟大的思想。希腊人思考的‘内面’,总是保持与‘外面’的左右对称。”他后来主张“所谓男性的特征,就是肉体与知性”。可以说,他在希腊找到了自己古典主义的归宿。
他在《镜子之家》中特别强调:“希腊人的美的肉体,是日光、海军、军事训练和蜂蜜的结果,但是现今自然的东西已经完全死亡,希腊人达到肉体所拥有的诗的形而上的东百,就只有依靠相反的方法,即为了肉体而锻炼肉体的人工方法。”这部小说就是用这种人工方法,构建女主人公镜子经历与四个男人的爱情纠葛的框架,让镜子面对丈夫,承受心理压力,悟到“镜子之家”应该解体,理智地让四个男人与镜子之家在地理上和心理上保持距离。作家又试图在这个故事的背后,通过这四个不同性格的男人——画家重感受性、拳击家重行动性、职员重世俗性、演员重自我意识——所表现的意志和所遭遇的挫折,展现一个时代虚无主义的感情世界。三岛由纪夫研究家奥野健男说:这部小说是“古典主义的心理小说的典型”。它是三岛的文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集大成。
最后三岛由纪夫以由《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组成的超长篇巨作《丰饶之海》四部曲,作为绝笔之作,将他的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发挥到了极至,为他的文学生涯画上了句号。
◎本文为中国文联出版社 《三岛由纪夫小说集》三卷本 代总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