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学 >> 其他 >> 正文
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

20世纪20、30年代随着日本无产阶级运动的高涨和无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而成长起来的革命文学创作和组织活动。
  日本在20世纪初叶迅速跻于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随后又卷入列强相互争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矛盾日趋激烈。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产生了日本“工人文学”。工人和下层劳动者出身的作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20年代初期登上文坛,宫岛资夫的小说《矿工》(1916)、宫地嘉六的小说《一个工匠的手记》(1919)、平泽计七的小说和戏剧集《创作、劳动问题》(1919)、细井和喜藏的纪实文学《女工哀史》(1924),揭发了资本家残酷的剥削,表现了工人群众愤怒的自发反抗。
  日本无产阶级文学作为运动的兴起,是从1921年《播种人》文学杂志的创刊开始的。以小牧近江、金子洋文等人结成的《播种人》的队伍,在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影响下,举起了反对资本主义的旗帜。平林初之辅以具有革命思想的文艺论文,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理论家。他在《群众艺术的理论和实际》(1921)、《唯物史观和文学》(1921)、《文艺运动和工人运动》(1922)中,指出明治维新以来的文艺运动是阶级斗争的一部分,无产阶级文艺运动是“利害与利益仇视,权利与权利对峙”。
  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日本军国主义统治者借机加紧镇压人民。《播种人》杂志被迫停刊。但是1924年诞生了一个更富有革命性的新文艺刊物《文艺战线》。山田清三郎是这个刊物的组织者。新出现的文艺理论家青野季吉发表一系列论文,强调“社会调查”对无产阶级文学创作的重要性,指出文艺作品“作为社会存在”的批评的重大意义,主张无产阶级文艺应该“有无产阶级斗争目标的自觉性”。在《文艺战线》周围,还有一批左倾刊物《解放》、《原始》、《战斗文艺》等。
  1925年末,以《文艺战线》为中心建立了日本无产阶级文艺联盟(简称普罗艺),结成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方面的革命艺术家的统一组织。随着革命运动的高涨和各种思想的影响,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不断发生变化。1927年普罗艺发生分裂,里村欣三、叶山嘉树、青野季吉、佐佐木孝丸、藤森成吉、藏原惟人、黑岛传治、山田清三郎等另行组成工农艺术家联盟(简称劳艺)。同年,共产国际作出决议,批评日共山川均的右倾机会主义和福本和夫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反对山川均派的作家藤森成吉、山田清三郎、藏原惟人等退出劳艺,组成前卫艺术家同盟(简称前艺),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形成了普罗艺、劳艺、前艺三足鼎立的局面。
  从《播种人》到《文艺战线》时期的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有长足的发展。叶山嘉树是从《文艺战线》时期涌现的优秀作家,他的小说《水泥桶里的一封信》(1926)、《生活在海上的人们》(1926)、描写劳动群众遭受资本家野蛮剥削的不幸,表现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黑岛传治是另一新秀,他的小说《猪群》(1926)、《雪橇》(1926)、《盘旋的鸦群》(1928)等,揭露了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盘剥,对军国主义者驱使人民去充当炮灰提出了控诉。   藤森成吉的剧本《茂左卫门遭磔刑》(1926)、《是什么使她变成了这样?》(1927),以其对社会问题的揭露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1928年,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团体走上统一的道路。普罗艺和前艺合并,其他八个左翼文艺团体和若干个人,组成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简称纳普)。纳普的出现,标志着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形成高潮,它的机关刊物《战旗》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文艺刊物。
  在纳普的建立过程中,文学评论起了很大的作用。1925年,藏原惟人从苏联回国后,从事左翼文艺评论的活动,提出文学创作与革命、大众化、艺术价值、创作方法、文学统一战线等问题。
  纳普时期的创作,是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最主要的一项成就。大批文学新秀成长起来。杰出作家小林多喜二发表的《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1928)、《蟹工船》(1929)等作品,以表现工人群众走上有觉悟有组织的革命斗争道路,对资本主义必然衰亡的展望,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他的作品成为日本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1933年发表的《为党生活》,塑造了忠于革命事业的日本共产党人的形象。德永直的长篇小说《没有太阳的街》(1929),在广阔的规模上描写了日本无产阶级有觉悟有组织的罢工斗争,塑造了站在罢工斗争第一线的革命者的形象。中野重治的小说《早春的风》(1928)、《阿铁的故事》(1929),描写工农的斗争及其觉醒。村山知义的剧本《暴力团记》(1929),描写中国京汉铁路大罢工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宫本百合子、佐多稻子、久保荣、久板荣二郎、桥本英吉、藤森成吉、武田麟太郎等人的创作,在纳普时期也具有重要意义。与《战旗》处于分裂状态的《文艺战线》,也有一批作家写了具有革命精神的作品。叶山嘉树、黑岛传治、细田民树、岩藤雪夫、前田河广一郎等创作的小说或戏剧,受到工农读者的欢迎。
   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文学的繁荣,引起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仇恨。30年代初加紧了法西斯镇压。大批革命和进步文学家被捕。1931年在“文学布尔什维克化”的口号下,纳普改组为日本无产阶级文化联盟(简称考普),并在工厂推行文学小组活动。30年代初期革命作家在白色恐怖中坚持创作。1933年小林多喜二被法西斯杀害,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终于走向低潮。1934年考普宣布解散。
   但是具有战斗精神和革命气节的作家仍然坚持革命文艺创作,宫本百合子是闯过黑暗岁月的代表作家之一。

参考书目 山田清三郎:《无产阶级文学史》,1954。
                                                      (吕元明)

[1] [2] [下一页]

作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作品:

  • 下一篇作品: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文学大奖揭晓:高山羽根子和远野遥获芥川奖、驰星周获直木奖
    日本文学中的《史记》投影 是莫大的幸运与快事
    这本书,被许多人视为“日本文学的巅峰之作”
    日本平成时代文学的后现代图景
    日本的“下流社会”作家
    村上春树的侵华秘史和战后日本的反战文学
    日本古代爱情文学中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三则故事就知道
    产生日本新年号的《万叶集》是什么?
    从日本神秘女诗人的诗集看“都市文学”继承与反叛
    日本“小说之神”——志贺直哉
    《红楼梦》 在日本的“厚遇”与“冷遇”
    日本小说流行中国 东野圭吾热潮不退 
    日本汉诗的“逆输入”
    以《水浒传》为底稿 这部小说成日本文化超级IP
    日本作家太宰治:努力理解鲁迅这位影响中国的作家
    冰心《春水》手稿在日本九州大学被发现保存完好
    日本作家又吉直树:跨境的文学让两国人进一步相知
    《虚舟》 风格诡谲、具有幻想色彩的日本文学
    日本纯文学最高奖得主又吉直树期待中国之行
    村上春树与日本文学的中国情结
    日本第156回芥川奖、直木奖揭晓
    纪念日本作家藤泽周平去世二十周年
    那些日本文学进军中国市场的担当们
    华侨华人“中山文学奖”在京颁奖 陈河等人获奖
    日本宅男的“鸟事”--《朱鹮》中文版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