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的中学升学考试终于告一段落,这几天静下心来和女儿一起阅读了《新芽——在日华人儿童作文集》,真是爱不释手。因为这本作文集饱含着各位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汗水和心血,而且还发现女儿的作文竟三次获奖。在过去,作文能登报对女儿就已经是很大的鼓励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作文集对女儿来说真是一件宝贵的小学毕业纪念册。恰巧这时,同源中国语学校的老师让我给大家介绍有关日本中学升学考试和“塾”情况。想到女儿小学三年级时,自己也和许多父母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顾虑和彷徨,于是应允趁着记忆犹存将一些感想写出,仅供大家参考。
1.上不上“塾”?
女儿就读于都内的公立小学,上三年级时,同源中国语学校池袋教室举办了有关日本中学升学考试和“塾”的讲座,听过以后我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又听家周围邻居及女儿学校同学的母亲的介绍,得知女儿去的学童保育旁边有一个比较好的“塾”。女儿升入四年级时学童保育毕业了,女儿主动要求去“塾”,于是我就抱着代替“学童保育”心态,让女儿进了这个当地不大的“塾”。一开始,女儿成绩一般,但是她每次从那里回来都高高兴兴的,讲“塾”的老师上课很有趣。我就放心了。心里想每个月3万日元就权作“托儿费”吧。现在回想起来,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相性がいい”吧。
现在春季各个“塾”都有免费的今年中学升学考试报告会暨来年考题预测讲座,只要有时间,不妨带着孩子本人去听一听。决定要去哪一个“塾”时,最好有大人引导,一起参加免费体验,选一个孩子本人中意的“塾”。我认为“相性がいい”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当然安全、远近也得必须考虑。
2.“塾”的学习
随着女儿进入高年级,作业也愈来愈多。五年级时女儿不得不忍痛割爱中断非常喜欢的中文学习。六年级暑假时还不得不停掉喜欢的钢琴教室。这段期间又是女儿长身体时期,半年一次的视力检查结果又总使我一喜一忧,常常想这么小就成了近视,将来考大学时更费眼睛,还不如现在就把“塾”停了。后两年当中有两次和女儿及孩子的父亲商量是否结束“塾”的学习。女儿和爸爸坚决反对把“塾”停了,答应看书写字注意姿势,结果坚持到了最后。现在回想起来,女儿在“塾”的学习是没有来自家长的压力的,大概是“反作用力”吧。其本人的性格又不“树敌——ライバルを作らない”,全凭兴趣。这一点使“塾”的老师苦恼,也是女儿这次考中学失败之处。就是说,会的地方就不要总去做,一定要有越是不会的题越把它弄清楚的精神。
在“塾”的学习上,要保持“塾”的教法的一致性及连贯性,最好父母不要在家里为孩子支招儿,以免孩子产生混乱。
3.中学升学考试前后
每周一次的去洗衣店送取衣物、刷室内用鞋以及早上鼓笛队的练习一直坚持到考试之前。这些有利于让孩子保持与平时一样的心态,松弛紧张的神经。在某一个私立中学的考场上,女儿遇到了两名同班同学,这两名同学运气不好,落选了,而女儿又要辞掉这个中学。所以考虑到同学的心情,我告诫女儿在学校不要谈论有关中学升学考试及“塾”的事,和大家好好相处。女儿也这样做了。
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从四年级起和女儿挨个去各个中学参观,见到中意的学校,一定要去这个学校成了女儿学习的动力。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榜样的力量。女儿所在的中文教室里,可以说是人才济济。有小小漫画家,有大学生,有与女儿一样的公立学生,更有像开成中学、早稻田实业及樱荫女子学园等中学的学生。考试前半年,通过中文教室的吴老师,与樱荫女子学园的王玲姐姐联系上了。热情的王玲关心和鼓励女儿,使女儿信心大增,体会到通过努力,也可以像王玲姐姐一样进好中学。对女儿后期的学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此对王玲和她母亲的帮助表示感谢。这次升学考试的成绩是与本人的努力、父母在经济和生活上的支持及所在小学校、“塾”以及中文教室的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分不开的。
“咲いた…並んだ…、赤、白、黄色、どの花みても綺麗だな”,这首童谣大家都很熟悉。我想孩子们就像五颜六色的郁金香花一样,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及特征,这也是构成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社会的根源。升学考试也罢,“塾”也罢,主角是孩子本人。中学不是目的地,只是人生当中的一个驿站。我认为家长要为自己的孩子量体裁衣,也不要人云亦云。在日本中高一贯制的现实潮流中,我相信通过每一位家长和孩子的努力,他们都能进入适合其所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