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鲁迅的两个弟弟为何都娶了日本女人做太太?
他性格内向,寡言;她性格外向,开朗。他学识丰厚,是个只埋头书桌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她大字不识一箩筐。他头脑复杂,思虑多,肠子拐弯多;她大脑简单,少思少想,直肠子,快人快语,有话就说,从不藏着掖着。他四肢不勤,不善家事;她干活麻利,是料理家务的一把好手;他是个习惯被人照顾的人;她是个习惯照顾别人的人。
照顾与被照顾,是重点。
信子把周作人当儿子一样呵护照顾;周作人把信子当妈一样依赖。
哎呀呀,周作人,你难道缺少母爱吗?
你还别说,的确有那么一点儿。
周作人小时候,他妈没有奶,家里为他请了一位奶娘。这奶娘,不地道,隐瞒了之前曾经喂养过的事实,奶水也不足,只能勉强喂一点儿残奶剩水给周作人。小孩子吃不饱,就死哭。
不准哭!
我饿,我就哭!
为堵住他的嘴不让他哭,就给他喂糕点。他是婴儿哎,小胃小肠的哪能消化得了。这不,肠胃弄坏了,人也瘦得像非洲难民。他因此体弱多病,也落下了病根:贪吃。见什么都要吃,像饿死鬼投胎,没个饱的时候。去看医生,医生一本正经地说,这是奶痨。老人们却说,这是馋痨病,得慢慢调养,忌吃荤腥和零食,每餐只能吃个半饱。这下,他就更饿了。更饿,也就更馋,更馋,又不能多吃,不能多吃,就只能继续向瘦前进。
这都是他妈没有母乳喂养他给闹的。
后来,他得了天花,又传染给了姐姐。他姐端姑是周家唯一的女孩儿。虽然重男轻女,但如果只生儿子没有个女儿,也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儿。这无论在现在还是过去,都一样。鲁瑞在连着生了鲁迅和作人两个儿子后,只盼着第三胎是个丫头。还真是的。夫妇俩乐坏了,把闺女当掌上明珠养。
鲁瑞的眼里只有端姑,没有(当然不是完全没有)櫆寿(此时他才两岁)。
在姐姐死之前,他一直由继奶奶蒋氏照顾。两个孩子同时得天花,鲁瑞也更多的是照顾端姑。端姑死了,鲁瑞伤心欲绝又心灰意冷,身体很差,就算是有心也是无力照顾老二了。周作人继续由奶奶管养。幸亏奶奶细心,也不分亲的非亲的一样宠爱和呵护,他这才没有被天花害死侥幸地活了下来。
同住的五个男人,只有周作人和信子的年龄最接近。同龄人嘛,有共同语言。外向的信子常常主动找周作人闲话,一副对他很有兴趣的样子。因为有兴趣,她对他也就更多一些关心和照顾。
从信子身上,周作人感受到了母爱。
对于他来说,娶的一定是相夫教子的老婆,而不会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娶同志是用来打开大门向世人炫耀的,也是为了能在家里继续办公;娶老婆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的。周作人不想在家里谈哲学谈理想谈人生谈国家大事谈世界形势,他只想过日子只想有个人在身边伺候他为他烧火做饭晒衣晾被养花种草生儿育女。
这工作,谁能胜任?非下女出身的羽太信子莫属。
事情挑明了。
大哥鲁迅什么态度?
一个字:行!两个字:同意!三个字:不反对!四个字:坚决支持!
还用问为什么吗?当时在日本的中国男留学生,娶日本女人为妻的,周作人不是第一个。鲁迅早就见怪不怪。日本女人贤惠勤劳,又把丈夫当天无限崇敬地仰视,用来当老婆,最好。再有,他自己的婚姻是包办的,他那么崇尚自由恋爱自由婚姻,怎么可能干出横加干涉有情人的事情来呢?
家乡的老妈什么态度?
一个字也没说。
她能说什么?二话不说就同意?不可能。即使她同意也不可能做到二话不说。你想,娶回来一个外国人,周家还不让四邻八方的唾沫淹死?不同意?也不可能。儿子远在日本,她鞭长莫及。再说了,她一看到大媳妇朱安的脸,心就往下沉。大儿子大儿媳的婚姻已经悲剧了,她不想家里又有第二个婚姻悲剧。
随他去!这不是她说的,是她心里想的。
不置可否就是好。将来,如果他们以性格不合闹离婚,责任不在我,不是我包办的,怪不着我,不像樟寿和安媳妇,表面上不说心里不定怎么埋怨我呢。如果遭人议论耻笑被吐口水,责任也不在我,不是我在背后撺掇的,不要说我这个为娘的不守祖宗规矩伤风败俗。
这样一来,周作人和羽太信子成婚毫无阻碍地顺利。1909年3月18日,他俩在日本当地的婚姻登记机关注册结婚。
在家事方面,一直是信子在前头冲锋陷阵,周作人在后头当参谋总长兼后勤部长。两人配合得和谐又默契,比他大哥大嫂幸福多了。
本文摘自《周家后院》,作者:李伶伶,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上一页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