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学 >> 其他 >> 正文
日本俳句

日本古典短诗,由17字音组成。原称俳谐(也写为诽谐)。俳谐一语来源于中国,大致与滑稽同义。它在日本,最初出现于《古今和歌集》(收有“俳谐歌”58首),至江户时代(1600~1867)则有从“俳谐连歌”产生的俳句、连句、俳文等。
  俳谐连歌同中国近体诗联句相仿。它的第1句为5、7、5句式的17音,称为发句(起句),胁句(配句)为7、7句式,第3、第4句以后为前两种句式轮流反复,最后一句以7、7句式结束,称为结句。俳句,即取其发句(起句),加上“季题”(表现写作俳句季节的词语)和“切字”(一定的断句助词或助动词),使之成为独立的17字音的短诗。日本著名俳句家,室町时代(1392~1573) 后期有宗鉴、荒木田守武,二人是俳谐连歌作者;江户时代有松永贞德,他提倡俳谐的娱乐性和教养性,号称“贞门”,可谓倾向于古典的一派。当时俳谐尚处于进入俳谐连歌的阶段。另一方面又有西山宗因,主张俳谐的滑稽性,强调创作上的自由奔放,称为“谈林”派。具有这一派特色的还有著名俳句家井原西鹤。一般被称为俳圣的松尾芭蕉,把松永贞德的古典式技巧和西山宗因的自由奔放的散文风格熔铸一炉,并加以发展,摒弃滑稽、娱乐等文字游戏成分,使俳谐成为具有艺术价值的庶民生活诗。17世纪日本俳谐曾一度中落,至18世纪下半叶,与谢芜村号召“回到芭蕉去”,再度呈现繁荣景象。江户时代胁句(配句)以下各句逐渐失去生色,但小林一茶在发句(起句)的创作上表现了突出成就。正
冈子规作为明治时代(1868~1912)的俳谐复兴者,明确提出连句(即俳谐连歌)非属于文学的主张,提倡以连句的发句(起句)为“俳句”文学,依然保存了发句的格律,使它发展成为日本民族最短的诗歌。此后,俳谐连歌逐步衰落,现代虽有少数人加以提倡,依然未见复兴。后来曾有人主张废除“季题”(称为“无季俳句”),否定定型(称为“自由律俳句”),但未成为主导力量。
  俳句较多地采取象征和比喻手法,崇尚简洁、含蓄、雅淡,比和歌更为精练。由于诗短,容易背诵和随时随地吟咏,日本从事业余创作的人很多。现代俳句也很发达。
  
参考书目 井本农一:《芭蕉》,东京,1962。
                                       (李芒)

[1] [2] [下一页]

作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作品:

  • 下一篇作品: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文学大奖揭晓:高山羽根子和远野遥获芥川奖、驰星周获直木奖
    日本文学中的《史记》投影 是莫大的幸运与快事
    这本书,被许多人视为“日本文学的巅峰之作”
    日本平成时代文学的后现代图景
    日本的“下流社会”作家
    村上春树的侵华秘史和战后日本的反战文学
    日本古代爱情文学中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三则故事就知道
    产生日本新年号的《万叶集》是什么?
    从日本神秘女诗人的诗集看“都市文学”继承与反叛
    日本“小说之神”——志贺直哉
    《红楼梦》 在日本的“厚遇”与“冷遇”
    日本小说流行中国 东野圭吾热潮不退 
    日本汉诗的“逆输入”
    以《水浒传》为底稿 这部小说成日本文化超级IP
    日本作家太宰治:努力理解鲁迅这位影响中国的作家
    冰心《春水》手稿在日本九州大学被发现保存完好
    日本作家又吉直树:跨境的文学让两国人进一步相知
    《虚舟》 风格诡谲、具有幻想色彩的日本文学
    日本纯文学最高奖得主又吉直树期待中国之行
    村上春树与日本文学的中国情结
    日本第156回芥川奖、直木奖揭晓
    纪念日本作家藤泽周平去世二十周年
    那些日本文学进军中国市场的担当们
    华侨华人“中山文学奖”在京颁奖 陈河等人获奖
    日本宅男的“鸟事”--《朱鹮》中文版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