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学 >> 其他 >> 正文
谈谈日本狂言

日本古典剧种之一,创始于室町时代(1392~1573)初期,于江户时代(1600~1867)发展成熟。原在能剧演出的间隙中插演,所以能和狂言合称为能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狂言逐渐摆脱对能剧的从属地位,趋向于独立演出。
  狂言与能同出于农村祭神的猿乐(类似中国唐代的散乐)。能发展成为歌舞剧,演员均戴面具演出,而狂言则以科白(表演和对话)为主,原则上不戴面具,也有些剧目穿插着简短的歌谣和舞蹈,由大鼓和小鼓伴奏。能剧题材多取自古典文学,台词典雅,多以著名人物为主人公;而狂言则取材于普通人物的身边琐事,以当时的口语演出。因此,狂言被称为庶民的戏剧。
  狂言是小型喜剧,情节简单,每出戏不过2至4个角色,演出时间大约20至40分钟。上场的主角称为仕手,配角称为胁。具有代表性的演出程式,一般是先由仕手或胁上场报名,然后主配角一问一答,逐渐展开情节,酿成矛盾,当局面激化,对立达到顶点无法解决时,便由对立的一方逃走了事。
  狂言剧目按其主角的类型分为侯爷(地方豪绅,称为大名)戏、新娘新郎戏、僧尼戏、盲人戏、鬼怪戏、神佛戏等。
  狂言在兴起的初期并无固定台本,靠师徒之间口传,后来有了备忘的剧情纪要,由演员在台上即兴发挥。到江户时代才形成固定的台本,所有台本都是由狂言演员(狂言师)创作,经过多年演出逐渐定型的。现在保留的剧目共有260个,大多定型于江户时代。 大藏流一派的保留剧目有180个,和泉流一派有254个,其中有174个是两家相同的。江户时代另有鹭流一派,到明治时代逐渐失传。
  狂言的戏剧内容,除祈福祝颂的神佛戏外,基本上都是笑谑幽默的喜剧。它以当时的社会习俗为背景,针对世事人情中的纰缪,痛加讥刺和嘲讽,因此可以把狂言看作是中世纪时期日本社会的风俗画。狂言作者对剧中的嘲讽对象并非一律给以辛辣的讽刺,对于社会下层人物,如管家、僧尼、盲人,甚至小偷、无赖等,往往是在嘲讽之中含有宽容的微笑,寓有劝善戒恶的意思。但在不少狂言剧目里却也夹杂着封建糟粕,例如对封建统治者的屈从、阿谀,对生死轮回和宿命的迷信,把人世间的贫富等级视为天经地义等。由于狂言是从庶民生活中产生的,很多剧中人物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人民群众息
息相通,所以直到现在,狂言作为一个独立的传统剧种,仍然在一定范围的观众中流行。
  
参考书目 西乡信纲等:《日本文学史》,东京,1954。
                                        (申非)

[1] [2] [下一页]

作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作品:

  • 下一篇作品: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文学大奖揭晓:高山羽根子和远野遥获芥川奖、驰星周获直木奖
    日本文学中的《史记》投影 是莫大的幸运与快事
    这本书,被许多人视为“日本文学的巅峰之作”
    日本平成时代文学的后现代图景
    日本的“下流社会”作家
    村上春树的侵华秘史和战后日本的反战文学
    日本古代爱情文学中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三则故事就知道
    产生日本新年号的《万叶集》是什么?
    从日本神秘女诗人的诗集看“都市文学”继承与反叛
    日本“小说之神”——志贺直哉
    《红楼梦》 在日本的“厚遇”与“冷遇”
    日本小说流行中国 东野圭吾热潮不退 
    日本汉诗的“逆输入”
    以《水浒传》为底稿 这部小说成日本文化超级IP
    日本作家太宰治:努力理解鲁迅这位影响中国的作家
    冰心《春水》手稿在日本九州大学被发现保存完好
    日本作家又吉直树:跨境的文学让两国人进一步相知
    《虚舟》 风格诡谲、具有幻想色彩的日本文学
    日本纯文学最高奖得主又吉直树期待中国之行
    村上春树与日本文学的中国情结
    日本第156回芥川奖、直木奖揭晓
    纪念日本作家藤泽周平去世二十周年
    那些日本文学进军中国市场的担当们
    华侨华人“中山文学奖”在京颁奖 陈河等人获奖
    日本宅男的“鸟事”--《朱鹮》中文版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