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学 >> 夏目漱石 >> 正文

夏目漱石和他的小说

作者:未知  来源:樱花下   更新:2004-8-29 6:18:0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日本近代文学的杰出代表

    漱石生于一八六七年,即日本进入近代社会的标志——明治维新的前一年。他可以说是明治社会的同龄人,日本近代社会的同龄人。日本刚成立起第一批小学,他就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刚成立起第一批中学,他又到了该进中学的年龄,第一所大学成立不久他又进大学读书了;而第一批选派中学教师出国留学时,他又被物色上了。他是日本第一批正式地、系统地受到近代资产阶级学校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之一。
    漱石对东学、西学的抉择,在明治时代的知识分子中也有一定代表性。他对日本的文学艺术,除了俳句、美术以外,似乎并不怎么看重;但从小十分喜爱汉学,有志终生钻研汉学。他的汉诗、汉文修养很高。然而,由于明治维新以后,学习西方成为社会风气,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迫使他不得不更改初衷,从事西学研究。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无疑是以英国以及其他西欧各国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想为指南的。不过,他始终没有完全舍弃汉学,时常动笔写作汉诗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个典型的靠东学、西学两条腿走路的人。
    作为一个正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漱石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鼓吹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王国,所向往的理想道德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提倡的以个性解放为中心的观念。然而,当他离开学校走进社会的时候,当他拿起笔来进行创作的时候,日本已经在明治天皇政权统治下,踏上了对内压迫人民,对外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这个黑暗现实(主要是国内形势)形成一种重压,使他几乎喘不过气来。面临这种形势,他既感到无限愤慨,又觉得无能为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乃是漱石思想意识产生种种矛盾,创作过程产生种种曲折的根本原因,也是他的作品不断寻求解决办法,但总是找不到的根本原因。
    漱石的创作道路是相当曲折的。在创作开始阶段,他看到社会充满黑暗,人生充满不平,权势者飞扬跋扈,追随者卑躬屈膝,因而感到无比气愤,决然拿起笔来加以挞伐,《我是猫》和《哥儿》是这时结下的硕果。随后出现的《旅宿》,虽然显示出逃避斗争的倾向,不过仅仅构成一个小小的曲折和回旋。继之发表《疾风》,进而朝着社会批判的方向前进,尽管在艺术表现方面不很成功。此后从《虞美人草》到《三四郎》,《从此以后》。《门》等前三部曲,逐步确立男女爱情矛盾这个基本主题,着重表现个人道德与世俗伦理的矛盾,仍然保留着社会批判的内容,同时在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方面不断前进;但是就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面而言,却渐次变得狭窄起来,到了前期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门》时,几乎缩小在男女主人公及其小家庭的圈子之内,社会批判的倾向也显著削弱了。修善寺大病使漱石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大病之后,他的注意力逐渐从外部世界转向人们的内心世界。他一面仍然憎恨周围那些过着不合理生活的人,一面发现自己同样过着不合理的生活;于是一面憎恨别人,一面也不得不憎恨自己;一面发掘别人的私心,一面也不得不发掘自己的私心,并且越是发掘下去越是感到丑恶。结果,在作品中批判社会的内容大大减少了,力量也大大削弱了,而集中精力以精雕细刻的手法剖析人们的内心世界,批判人们的私心,尤其是在男女爱情矛盾方面表现出来的私心以及由此产生的苦闷、孤独和绝望,则成为漱石后期作品的主要内容了。总之,如果说他的前期作品在社会批判的大胆和尖锐方面超出同时代一般作品水准的话,那么他的后期作品在剖析人物心理的细致方面和在批判人物私心的深入方面,也是同时代一般作品所不及的。
    漱石作品的主要人物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所反映的是他自己以及他周围的知识分子的生活。他的作品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而且具体地表现了他们的思想情绪,深入地探索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诸如他们对社会黑暗势力和黑暗现象的憎恶,他们在男女关系等问题上的私心杂念和苦恼矛盾。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面貌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说,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中知识分子文学的开拓者。但是,由于生活范围和思想意识所限,他的作品没有能够扩大到社会其他方面。
    漱石的创作倾向是复杂的,但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的。在他进行创作时,日本文坛上的浪漫主义高潮已经过去,自然主义派正处于隆盛阶段,大有垄断一切之势。此外还有唯美主义等等流派存在。但是,漱石的创作却在当时文坛上独树一帜。他不肯附和自然主义派,决心按照自己对于文学的理解,走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针对自然主义者以为事实的再现即文学的观点,他主张文学不应该是实际生活的照片,而必须是有意识地虚构出来的“仿造品”,因为只有通过虚构才能产生超过“事实”的“真实”。因此,他的处女作《我是猫》一问世就受到自然主义派的攻击,被斥为庸俗无聊的作品,此后他的作品也不断受到自然主义派的指责。漱石虽然被一些人称为“余裕派”、“高蹈派”,可是这些称呼并不能正确表现他的创作的实质,最多只能表现他的创作的一个方面,并且不是主要方面。纵观漱石一生的创作,我们就会发现,他一直关心社会现实,认真思索人生,努力通过各种各样的典型形象反映生活,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生活,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的作品风格朴实、幽默,结构巧妙,多样,描写生动、感人,语言朴素、细腻,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漱石在日本享有盛名,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中小学选他的作品为教材,所以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读过他的作品。文学史家公认他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有的还将他和森鸥外并列为日本近代文学的两位巨匠。 日本发行的千元钞票票面上决定采用他的头像作为标志,对于一个日本作家来说,这还是破天荒第一次。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漱石也是最为人熟知的日本作家之一。世界几种主要语言都翻译了他的作品,有的甚至翻译出版了他的全部创作。
    漱石也是中国人民最熟知的日本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早在解放以前就介绍到中国来了。第一个翻译他的作品的,可能是鲁迅先生。《鲁迅全集.现代日本小说集》收入他的两篇小品文的译文,即《挂幅》和《克莱喀先先》。这本书的附录“关于作者的说明”中,对于漱石作了简要的介绍,对于他的创作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其中写道:“夏目的著作以想象丰富,文词精美见称。早年所作,登在俳谐杂志《子规》上的《哥儿》、《我是猫》诸篇,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不仅如此,鲁迅后来回忆自己当初“怎么做起小说来”时,也曾明确指出漱石是他那时“最爱看的作者”之一。此外,翻阅一下鲁迅日记还可以发现,鲁迅直到逝世那年仍在热心购读《漱石全集》,可见他是多么看重漱石了。除了鲁迅之外,还有人把漱石的《我是猫》、《哥儿》、《旅宿》、《十夜梦》、《三四郎》、《心》和《文学论》等先后译成中文出版。新中国成立后,对于漱石作品的介绍和研究更有计划地进行了。一九五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了两卷本的《夏目漱石选集》,其中收入了他的初期创作《我是猫》、《哥儿》、(旅宿》等三部中、长篇小说。最近几年各地出版社又陆续翻译出版了他后来创作的《三四郎》、《从此以后》、《门》、《心》等长篇小说。大学文学系将他的作品列为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内容之一,社会上读他作品的人也日益增多。人们普遍反映,他的小说思想纯正,风格多样,语言细腻,值得一读。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漱石的作品将越来越多地被介绍到中国来,漱石的名字将越来越为中国人民所熟悉。

 << 上一页  [11]  尾页


 

作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作品:

  • 下一篇作品: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村上春树《骑士团长杀人事件》

    日本作家到底多有钱,看看村上

    日媒推荐七部日本轻小说入门作

    日本明治时代可以靠写作维生吗

    林少华:村上春树审视的主题依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芥川龙之介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