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学 >> 其他 >> 正文
中国80后作家在日本为何没人气?



文学对年轻人 已经丧失了启发作用


东方早报:在一次活动中,你提到,简·奥斯丁那个时代虽然封闭,但他们的作品帮助当时的人们打开外部的视野,但今天的小说失去了这一功能,这是什么意思?


千野拓政:以前读者看鲁迅、王安忆、莫言等人的文学作品时,会受到某种启发。但现在的年轻人读这些作品时,无法感到那种启示。小说和他们的现实差距很大,所以文学作品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的功能越来越小。对于年轻人来说,小说已经丧失了启发的作用。


村上春树有可能是无意识中适应了读者群变化的极少数作家之一。年轻人看动漫、轻小说,他们也知道这些作品没有深度,但他们寻求的跟之前的纯文学作品不一样。我相信他们需要有深度的文学作品,但是吸引他们的有深度的作品现在没有。


东方早报:我看到你的研究文章里说过去的读者追求的是故事,今天的读者追求的是人物(character),什么意思?能举个例子吗?


千野拓政:比方说,《三国演义》里有很多的角色,但是有《三国演义》的故事,才有这些角色。但现在是把这些角色抽离出这些故事,在游戏上玩都可以的。我觉得典型的例子是日本的漫画BonoBono。这个漫画本来没有故事,但里面有不少角色,读者欣赏的是这些角色。


东方早报:你的这个说法让我想到日本的评论家东浩纪在他的《动物化的后现代:御宅族如何影响日本社会》里的说法,他似乎也有类似的说法。(在书中,东浩纪认为御宅族代表了一种新型主体,他们读取的是一个个小故事,而不是作为整体的提供深层意义的大叙事,他把这类主体命名为“资料库动物”。)


千野拓政:没错,我同意他提出的资料库动物的说法。现在的年轻人不是看一个整体的作品,而是抽取某些部分,自己脑子里有一个资料库,然后形成一个他自己的世界。


东方早报:东浩纪在讲资料库动物这种新型主体时,还说到他们的交往方式里面是不需要他者的。这个让我想到今天很多报道说日本年轻人越来越性冷淡,他们甚至没有线下的性爱,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虚拟的方式获得满足,而不愿意去线下面对面谈恋爱。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不需要他者的主体?


千野拓政:我觉得不是,东浩纪的思想没有把握好当下的现实。年轻人需要他者,他者非常重要。对他们来说,交往本身是重要的,但交往的内容、交流什么内容不重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作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日本很可能正在重复历史!
早稲田大学“村上春树图书馆”即将正式开放 村上称很紧张
村上春树批菅义伟涉疫情言论:或许只看想看的
日本知名作家宫川东一:我直到30岁才知道,孙中山是我的外祖父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日本或将重复当年的历史
香港邦瀚斯展出多幅草间弥生早期作品
日本又是一年开学季:村上春树向母校新生发表别具一格的致辞
《枫桥夜泊》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影响
大江健三郎與日本的孟子民本思想
日本文学大奖揭晓:高山羽根子和远野遥获芥川奖、驰星周获直木奖
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确定 檎克比朗凭借《swan》获长篇奖
日本文学中的《史记》投影 是莫大的幸运与快事
日本芥川奖和直木奖候选作品公布 驰星周第7次进入候选名单
《They Are Billions》中文版和日本同步发售
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
鲁迅怎么就成了日本的国民作家?
日本文豪如何说 I love you
这本书,被许多人视为“日本文学的巅峰之作”
老舍作品在日本
村上春树参加线下粉丝活动 表示“以后可能写长篇小说”
日本平成时代文学的后现代图景
日本的“下流社会”作家
明治时代神秘书店什么样?日本元老级推理小说家为爱书人筑梦
村上春树的侵华秘史和战后日本的反战文学
日本古代爱情文学中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三则故事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