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学 >> 大江健三郎 >> 正文
诺贝尔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中演讲侧记

新华网北京9月10日电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诺贝尔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面对中国青年时,首先朗诵了这段影响他一生的中国作家鲁迅的话语。 

    应邀第五次访华的大江健三郎10日专程赴北大附中作了题为“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演讲。 

    大江健三郎告诉中国学生:他在贫穷的村庄出生,他的童年是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度过。父亲的去世使他几乎失去升入中学的希望,而战争结束后日本的新宪法又使他成为民主主义教育制度的第一批受益者。 

    “12岁时第一次阅读的鲁迅小说中有关希望的话语,在将近60年的时间里,一直存活于我的身体之中,并在自己的整个人生里显现出重要意义。”今年71岁的大江健三郎这样回忆当年初读《鲁迅全集》的感受。 

    正是这种希望,使大江健三郎勇敢地面对长子智障的现实,倾尽十年的心血教他学会相当于三岁儿童智力的语言,将他培养成一个拥有众多乐迷的作曲家。 

    “大江先生的父爱是伟大而坚强的。”闻讯赶来听演讲的清华附中高二学生刘子亮说。 

    大江健三郎有大量的写孩子和为孩子而写的作品。在最近的作品《致新人》中,他希望全世界的孩子可以成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新人。 

    作为印度诗人泰戈尔后第二位访华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此次访华专门选择到中学来演讲,并向中国的孩子讲起与“希望”同样重要的“未来”。 

    他特别引用法国大诗人保尔·瓦莱里的话语:虽然我们生活在现在,细究起来,也是生活在融于现在的未来之中。即便是过去,对于生活于现在并正在迈向未来的我们也是有意义的,无论是回忆也好,后悔也罢…… 

    “人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创造未来,准备未来。” 大江健三郎说,“小泉首相再次参拜靖国神社,却最大限度地否定了日本和年轻的日本人应拥有的真正的未来。” 

    61年前,战争结束的那一刻,大江健三郎清晰地记得有人对他说:未来你们将可以选择你们想要的生活。 

    而今,“因为未来而深感忧虑”的大江健三郎对中国孩子说:“与我这样的老人不同,你们与日本的年轻人一样,必须一直朝向未来生活下去。假如那个未来充满黑暗、恐怖和非人性,那么在那个未来世界里必须承受最大苦难的,只能是年轻的你们。因此,你们必须在当下的现在创造出明亮、生动、确实体现出人的尊严的未来。” 

    “惟有中国与日本的年轻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解,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友好合作,鲁迅先生的话语才能成为现实。”他说,“我和你们约定,回到东京以后,还会去作与今天相同的演讲。” 

    “我们会记住先生所说。”北大附中文学社的成员袁霁月说。她为大江先生朗诵了读过他作品《愁容童子》后所写下的诗歌:……但在你死去的时候,凶恶与贪婪便会远走,我会很愉快地接你,来到我们童子的天堂。 

    自嘲“年迈而无力”的大江健三郎在紧张的访华行程中,安然地与孩子们交谈了一个上午。他回答他们的问题,为他们一一签名,还与他们吃一起包的饺子。 

    依依惜别,大江健三郎郑重写下题词:“觉醒吧,新时代的年轻人。” 

    “中国的年轻人是理解我的,这使我确信我的憧憬将得以实现。”大江健三郎说。(记者吴晶)“

[1] [2] [下一页]

作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大江健三郎與日本的孟子民本思想
村上春树的侵华秘史和战后日本的反战文学
日本学者:村上春树以后也得不了诺奖
村上春树再登英国博彩公司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首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审视灾难间日本文学与未来
大江健三郎将赴台展开“赎罪之旅”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从12岁开始阅读鲁迅作品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期待一种语言“揭竿而起”
走近大江健三郎
中国翻译家东京“汉语角”介绍大江健三郎作品
大江健三郎:我要把中国人的宽容带回日本
大江健三郎:不能让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悲剧重演
大江健三郎:"大部分日本人没有那场战争的记忆"
大江健三郎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大江健三郎北京演讲:“始自于绝望的希望”(全文)
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讲演花絮:与小翻译家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大江文学研讨会
“新名著主义丛书”出版发行 大江健三郎总监制
李长春会见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我的内心很忧虑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中讲演(全文)
大江健三郎北大附中讲演: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大江健三郎忧虑未来(热点人物)
大江健三郎在北京演讲:始自于绝望的希望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西单图书大厦签名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