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狭小的会议室里嘉宾云集,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先生实现了他与中国当代作家交流的愿望,在座的有王蒙、铁凝、余华、徐呻、阎连科、林白、莫言等名作家,以及王中忱等日本文学研究者。
大江健三郎先生率先致辞,他的谈吐体现了一个阅历深广的老人的从容、幽默和分寸感,完全不同于他作品的紧张和艰涩。大江先生回顾了他60年代作为日本作家代表团成员对中国的访问,与茅盾、老舍、郭沫若、赵树理、巴金等作家的会见,他再次表达了对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的热情关注。大江先生说,他的母亲曾经在他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教诲他:亚洲作家中,最有资格得诺贝尔奖的是泰戈尔和鲁迅--"他们是高高在上的,而健三郎要低好几个等级。"
许多中国作家对大江健三郎的理解围绕着政治与文学关系的命题展开,他们对大江作品中强烈的社会意识表示钦佩。余华说:"我们这一代作家曾把政治看得十分可怕,而今我认为作家多关心社会现实是极其必要的,这是大江先生给我的启示。"铁凝称赞大江的作品使她"在一个小角落的背后看到了日本强大的社会现实,极为震撼。"
莫言认为出身于小山村的大江健三郎"成功地在日本发动了文学的农民起义。"而大江先生认为:中国文学有希望正是因为它有广袤的农村的土地,"中国文学的主题、素材、思想就产生在这人民的大海中",而日本,已经失去了城乡差别,失去了"人民的大海",这正是日本年轻作家面临的难题。
大江先生还谈及中国读者非常喜爱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我们的书在同一年出版,我的书卖了5万册,村上的《挪威的森林》卖了400万册,这使我非常悲哀。我对村上的思想略有疑问,但他的文风文体非常出色,他最近几年的作品也很不错。无论如何,我要忘记400万册的仇恨。"
王中忱教授提出,希望大江健三郎今后能到中国高校客座讲学。对此大江先生没有正面回答,但他显然觉得这个提议不坏:"既然我的朋友、美国的学者杰姆逊先生能来讲学,我为什么不能呢?"--这确实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因为在这次座谈会上,大江健三郎先生已经展示了他的口才、智慧和风度。
《北京青年报》 2000年0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