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学 >> 杂文杂说 >> 正文

日本翻译家饭冢容教授访谈录

作者:未知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更新:2007-11-28 15:47:59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饭冢容


   
 
  早就知道饭冢容的名字,但一直无缘相识。去年5月,他参加庆贺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成立五十周年代表团来华访问,文化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招待会,我与他同坐一桌,才得以相识。 

  他是如日中天的著名学者,译著甚丰,但却像一个腼腆的大学生,举止温文尔雅,言谈谦和真诚,执礼甚恭。他似乎不太爱讲话,我们交谈不多。过了两个月,他参加第二次日本中国文学研究翻译家代表团来访,我陪同他们访问了上海、重庆、成都、北京。

  记得第一次见面时,我就迫不及待地问,你认识饭冢朗先生吗,一位著名的中国文学翻译家、学者、教授?我见到他的时候,就很自然地想到这个很久以前就熟悉的名字,因为他们同姓,而且都是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没想到,他很平静地说,他是我父亲,已经去世。原来他们是亲生父子!

  饭冢朗,是中国老一辈作家都很熟悉的日本翻译家。他翻译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主要有:《红楼梦》、《老残游记》及冰心的《繁星》,巴金的《家》、《灭亡》,老舍的《骆驼祥子》……他是一位真诚、纯粹、渊博的学者,一生充满了孩子般的好奇。

  饭冢容是他的长子,现为日本中央大学文学部教授,日中演剧交流协会理事,神奈川文学振兴会评议员。在大学时代,他就开始翻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30年来,翻译了鲁迅、曹禺、铁凝、王安忆、叶兆言、史铁生、余华、毕飞宇、陈染、孙甘露等几十位中国作家的长、中、短篇小说、剧本40余部。

  1987年,日本8位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教授,为了及时向日本读者介绍中国文学的优秀作品和发展动态,自费创办了同人季刊《中国现代小说》,第一卷由市川宏任主编,第二卷由饭冢容任主编。该刊历时18年,出版两卷,共72期,编发中国160位作家300余部中短篇小说,在日本作家、读者和学术界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饭冢容的论文很多,但我读的很少,只记得看完他的《中国现代小说二十年》后,颇为感慨。他把作家作品分类评论:1、“文革”后复出的老作家;2、地方色彩浓郁的中坚作家;3、知青作家;4、先锋派作家;5、独具特色的女作家;6、新生代作家;7、“七○后”和“八○后”作家;8、少数民族作家;9、海外作家。论文中涉及各类代表作家50多人,作品数百部,仅后面的注释引文,就多达155条,占正文的1/3。我觉得他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总体把握,对作家作品的熟悉和了解,都比较到位。

  在他们回国前夕,我列了十几个问题,交给饭冢容说,很遗憾,没有时间聊天,但我给你留了“作业”。虽说是“作业”,但可作可不作,更无时间限制。没想到,他回国后的第五天,就寄来了“答案”和关于他父亲的资料。

  问:你研究中国文学,是否受父亲的影响?

  答:这种影响是不知不觉的,但他从来没对我说过一句希望我搞文学研究之类的话。

  问:你翻译的第一部中国文学作品?

  答:曹禺的剧本《原野》。当时我是大学本科生,部分译文发表于学生、研究生办的同人杂志上,翻译凌叔华的短篇《搬家》、洪深的剧本《狗眼》时,我是研究院的博士生。正式出版的第一部作品是张辛欣的《在同一地平线上》,那时我已是大学讲师。

  问:选择翻译作品的标准?

  答:当然是文学价值。我认为自己译的都是文学水平相当高的作品。我喜欢文学性强的作品,但有些日本人把中国文学,当作观察中国的工具。这种倾向由来已久,一直存在。

  问:翻译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答:是中日之间风俗习惯的不同和措辞的差异。

  问:对一个翻译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自如使用母语的能力,因为翻译是第二次创作。

  问:你认为中国新时期文学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答:目前对中国作家来说,最可怕的是文学商品化。很多作家为了挣钱,失去了原来的面目。

  问:中国现代文学为什么在日本打不开市场?

  答:第一、文学本身,在当今日本已经没有以前那样伟大的位置。第二、许多日本人向往欧美文化,对中国,特别是现代中国兴趣不大。第三、日本出版界过分追求经济效率,对小规模的学术性出版没有热情。

  问:中日文学最大的区别?

  答:我看是政治性、社会性。一般来说,中国文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比较密切。相反,以日本“私小说”为代表的日本文学,主要写个人的内心或者个人身边的琐事。但是,这几年的中国文学也十分个人化了,所以这种区别越来越不明显。

  问:手头正在翻译什么?

  答:苏童的新作《碧奴》。这是由英国出版社发起的全球性出版合作项目“重述神话”系列之一。

  问:怎样选择翻译作品?

  答:沙里淘金,没有准谱。随便翻一翻杂志,查一查网络,知道一些消息,慢慢寻找自己喜欢满意的作品。

  问:你经常来中国吗?

  答:第一次来中国是1983年,我参加日本鲁迅研究家代表团访问上海、绍兴、南京等地。90年代以后,差不多每年都来一两次,光今年就来了4次。总共来了多少次,我也记不清了。

  问:你人生的座右铭?

  答:听其自然。什么事情都不能勉强,去者不追,来者不拒,这是我的处世哲学。

  他的处世哲学,正应了他父亲的期望。在饭冢朗先生的年谱中,有为长子命名时写下的一段话:容乃宽容之容,从容之容,而且是人生最重要的内容之容,无论社会怎样变化,人之容,才是到达明天的跳板。

  从容人生,是福。 (陈喜儒)


 

作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作品:

  • 下一篇作品: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村上春树《骑士团长杀人事件》

    日本作家到底多有钱,看看村上

    日媒推荐七部日本轻小说入门作

    日本明治时代可以靠写作维生吗

    林少华:村上春树审视的主题依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芥川龙之介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