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2月27日媒体报道,日本一位老妇近日被控从2002年11月起,几乎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以震耳欲聋的摇滚乐,骚扰6米以外的邻居,使其患上失眠症且经常头疼。老妇因此被判一年监禁,近日大阪最高法院推翻先前裁决,将其刑期延长至20个月。
事情若发生在我们身边呢?前不久,大连某小区近百户居民被附近一家酒店6组空调冷却塔全天24小时的轰鸣声吵得无法入睡,不少人因此得了神经衰弱。维权的结果是,酒店在居民楼与空调冷却塔之间建一个隔音墙。
面对临街商铺整天播放的招揽生意的“强劲”音乐,面对大排档传出的此起彼伏的猜拳行令声,面对时过夜半兴致犹酣的卡拉OK声,面对邻居宠物犬整宿不停的吠叫声……通常,我们只能无奈忍受。
人们习惯于把控制自家音响的音量看成是自己的一种权利,却不知道别人不愿受音响之扰更是人家的一种权利;人们习惯于把扯着嗓门高谈阔论看成是自己的一种权利,却不知道别人不愿当你的听众更是人家的权利。矛盾,源于不同的权利诉求。
出国旅游过的人都有这一印象:机场里说话声音最响的往往是中国人,餐厅里说话声盖过盘碗刀叉声的多半是中国人,宾馆里到处嚷嚷的可能还是中国人,大街上边走边大声聊天的很可能又是中国人。要知道,不知道保持安静,是对他人权利的漠视。
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去年有15个小区挂牌为“安静小区”,享有这一称号的小区的二手房,每平方米的售价很快就长了上百元。北京市政府前不久出台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对噪音超标后应否罚款和罚款数额作了具体规定。安静权,终于进入了法律的维护范围。这反映的是在尊重他人权利上,我们向文明靠得更近。
随着城市化程度日益提高,人口密度不断增大,随着生存竞争日趋激烈,心理压力不断增强,安静的权利日益显得不可或缺。
安静是百姓生活幸福指数之一。以和谐的名义,以文明的名义,向一切扰人的喧闹说“不”,让我们在安静中诗意地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