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学 >> 大江健三郎 >> 正文
大江健三郎和中国作家读者倾心交流

 ○他的榜样是鲁迅,他以自己始终是平民作家而感到骄傲。     

  ○他认为中国文学起点很高,无论是现代还是当代。     

  ○对于诺贝尔文学奖,他说,他个人的创作并不需要这种鼓励,有没有这个奖,他都会写作一辈子。

  本报北京9月28日电 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之邀访问中国的日本当代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在来华访问的两天里,无论是今天的演讲、签名售书,还是昨天与中国当代作家王蒙、铁凝、莫言、余华、徐坤等人的座谈、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以及在网站上与读者敞开心扉的交流,无不受到热情包围。

  大江健三郎在今天所作的演讲中,介绍了他关于文学的认识、创作道路和一些重要作品的创作过程。他认为作家首先应该是知识分子、是学者、是思想者,他一直在努力朝这个方向努力。他的榜样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他以自己始终是平民作家而感到骄傲。知识分子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立的见解并走在一般人的前面,大江健三郎自己的文学实践正是这样。他曾较早地开展对广岛原子弹受害者的现状调查,把即将宣告死亡的形象一个个记录下来。他在作品中,对人类应该如何超越文化的差异而生存下去,"生的定义",将残疾儿子带来的苦痛,战争带来的灾难以及人类的恶带来的苦难,进行了文化的思考和历史的拷问。

  大江先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熟悉程度令人惊讶。他说鲁迅先生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不但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丁玲、钱钟书、赵树理、张爱玲等人的作品内容、风格如数家珍,而且对中国当代作家王蒙、莫言、余华、扎西达娃等作家的作品也是娓娓道来,感受颇为准确和独到。他认为中国文学起点很高,无论是现代还是当代。

  对于诺贝尔文学奖,大江健三郎的观点是他个人的创作并不需要这种鼓励,因为有没有这个奖,他都会写作一辈子。当然,有了这个奖最大的好处是经常有各国的邀请,使他得以与各国的学者作家和知识分子进行学术交流,开阔了视野,这一点对于创作也是很重要的。这次与中国作家学者以及学生的交流,就有很大的收获。

  今天下午,大江健三郎在三联书店韬奋图书中心为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大江健三郎自选随笔集》所作的签名售书活动十分成功。大江先生对这本精美的、独一无二的随笔集评价很高,认为通过这本随笔,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他的内心。很多读者提前赶到书店等候作家签名,一个小时的签名时间过去后,仍有读者没有获得签名。

  明天上午,大江先生还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中心作专题演讲。

《光明日报》2000年9月30日

 

[1] [2] [下一页]

作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大江健三郎與日本的孟子民本思想
村上春树的侵华秘史和战后日本的反战文学
日本学者:村上春树以后也得不了诺奖
村上春树再登英国博彩公司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首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审视灾难间日本文学与未来
大江健三郎将赴台展开“赎罪之旅”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从12岁开始阅读鲁迅作品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期待一种语言“揭竿而起”
走近大江健三郎
中国翻译家东京“汉语角”介绍大江健三郎作品
大江健三郎:我要把中国人的宽容带回日本
大江健三郎:不能让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悲剧重演
大江健三郎:"大部分日本人没有那场战争的记忆"
大江健三郎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大江健三郎北京演讲:“始自于绝望的希望”(全文)
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讲演花絮:与小翻译家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大江文学研讨会
“新名著主义丛书”出版发行 大江健三郎总监制
李长春会见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我的内心很忧虑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中讲演(全文)
大江健三郎北大附中讲演: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大江健三郎忧虑未来(热点人物)
诺贝尔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中演讲侧记
大江健三郎在北京演讲:始自于绝望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