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文学 >> 大江健三郎 >> 正文
大江健三郎在清华发表演讲:致北京的年轻人

“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今天在清华向清华北大师生发表正式演讲前,模仿中国著名剧作家曹禺的神态,用夹生的汉语说。

1960年,大江健三郎随同日本作家访华团第一次访问中国,专程拜访曹禺。大江对曹禺说:“你写《雷雨》时在读大学,我也是在大学开始小说创作的。”

大江年轻时非常喜爱的《雷雨》,是曹禺在清华读书时创作的。创作地点正是大江今天演讲的地方———清华图书馆。

大江说,在曹禺当年创作《雷雨》的地方,与“中国的青年学生们直接谈话,这对于我来说,是最大的喜悦”。

大江以其“存在主义本土化”小说创作而获得世界声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个人的体验》、《性的人》、《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等。他概括自己的“文学上的最基本的风格,就是从个人的具体性出发,力图将它们与社会、国家和世界连接起来”。

此次访华前,国内刚刚翻译出版了他的自选集和随笔集。

大江在演讲中介绍了他“学生作家起步的生活历程”,以及“一个作家的生活里最为根本的,以及我对我所意识到的培育自己成长的文学与社会的思考方法”。

大江是一名“知识分子作家”,他正关心着三个问题:一是核武器问题,二是环境问题,三是日本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共存共生”的问题。他对日本“国家主义”倾向,二战期间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侵略屠杀罪行不忏悔,抱有警惕和严厉的批判态度。他说:“石原慎太郎当选东京都知事,是东京都市民的耻辱。”

他在清华图书馆的演讲题目是“致北京年轻人”

中青在线

[1] [2] [下一页]

作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大江健三郎與日本的孟子民本思想
村上春树的侵华秘史和战后日本的反战文学
日本学者:村上春树以后也得不了诺奖
村上春树再登英国博彩公司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首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审视灾难间日本文学与未来
大江健三郎将赴台展开“赎罪之旅”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从12岁开始阅读鲁迅作品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期待一种语言“揭竿而起”
走近大江健三郎
中国翻译家东京“汉语角”介绍大江健三郎作品
大江健三郎:我要把中国人的宽容带回日本
大江健三郎:不能让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悲剧重演
大江健三郎:"大部分日本人没有那场战争的记忆"
大江健三郎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大江健三郎北京演讲:“始自于绝望的希望”(全文)
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讲演花絮:与小翻译家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大江文学研讨会
“新名著主义丛书”出版发行 大江健三郎总监制
李长春会见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我的内心很忧虑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中讲演(全文)
大江健三郎北大附中讲演: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大江健三郎忧虑未来(热点人物)
诺贝尔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中演讲侧记
大江健三郎在北京演讲:始自于绝望的希望